蜀臣第581章、得其反</p>
自身处于嫌疑之地,智者必然也会有防微杜渐之举。</p>
譬如江东贰臣潘浚在吴国居高位时,便曾经对长子与魏降人隐蕃相交而大发雷霆,最终让长子逃过“隐蕃桉”。</p>
不管才智还是将略都要优于潘浚的司马懿,自然也深谙此道。</p>
他也曾经告戒过家中子侄不得与从河西走廊入魏的李简有任何交集。</p>
而司马昭与李简相交,不过是曹叡偶来的心血来潮,授意其在青州公干之余试着与已然隐隐扬名中原的李简接触罢了。</p>
且司马昭领命后,行事依然还很有官宦世家的作风。</p>
数年以来,他将每一次与李简谋面交谈、书信往来等经过都附录于书,转给天子身侧的护卫代为上报。这种非公干的处理方式,几乎成为了曹叡一种偶然消遣,亦让他对司马昭的信任倍增。</p>
是故,如今夏侯玄与燕王曹宇传来的书信,他是打心眼里不会相信的。</p>
哪怕曹宇还私下让心腹将李简破烂衣裳的补丁谋逆之语,与司马昭平时署公或私信的字迹对比过了,声称两者截然不同。唯有一处可疑,乃是字迹中一些惯用痕迹有着惊人的巧合,不排除乃是用左手书写的。</p>
但曹叡知道,曹宇的性格很细心很谨慎。</p>
所谓的只是略微可疑,其实就是八九不离十。</p>
只不过是此事对魏国的影响很严重,他知道不能声张,亦不敢信誓旦旦而已。</p>
此亦让曹叡很踟蹰。</p>
为君多年的理智告诉他,司马昭是值得信赖的,是不会背叛他的,更不会留下如此显着的把柄被抓住的。</p>
然而,本就多疑的帝王心术却一直在提醒着他,若事有万一呢</p>
李简并不是逆蜀的奸细!</p>
彼行厌胜之术的初衷与所求,只是觉得他是魏国不称职的天子,给魏国社稷带来厄运的君主,故而才想着诅咒他早死,换上另一个贤明的君主,让魏国不复战败、收复失去的疆域,早日“四海一”而已!</p>
因而,司马昭是否也会有如此的看法</p>
只是背叛他,但不是背叛魏国,更不是为了危及魏国的社稷。</p>
所以,在这种另类报国热枕之下,年岁还不足以达到老谋深算的他会与李简同谋,会义无反顾........</p>
一时间,曹叡倏然又觉得一切都很合理。</p>
盖因他知道,近些年来,朝野上下已经有了质疑他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