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如此将令,相当于断了那些士卒的活路。
要么死战不退,要么战后家眷皆生不如死,无有第三种选择。
只是这种将令的弊端也很大。
以死胁迫,固然能让士卒涨一时血勇。
但逆蜀中军已然往左翼倾去,曹真若没有继续派遣兵马去援,后果终究还是战线被击溃。而且在无有退路之下,那些士卒说不定在心忿之下临阵倒戈了!
人非草木嘛。
情急之下,孰能料其所为?
那幕僚离去之时,心中也在揣测着。
以大司马的将略,不可能看不到如此后果,但依旧如此调度,莫非.......
大司马是想趁此机会,攻破逆蜀的中军乎?!
在魏军中,他身为大司马的幕僚,也是有资格阅览军中机密的人之一。
亦知道诸葛丞相中军有那几部可称为精锐,如虎步军、青羌五部等,如今皆遣去了左右翼。
更知道曹真的千余亲卫部曲,堪称虎狼之师。
因为这千余部曲与魏国天子亲军之一、成建制于魏武曹操时的虎卫军,系出同源。
初,此军号称虎士,乃许褚所将之众,皆为剑客。
魏武曹操得之,以为皆壮士,即日拜为将。
后,从军征伐,诸多虎士以军功拜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职为都尉、校尉百馀人。
后来,曹叡即位后,以曹魏宗室节帅逐渐凋零,唯有曹真为国戎马且劳苦功高,乃特赐虎卫五百为亲卫部曲,以示殊荣。
因而,那幕僚愈发相信自己的推断。
若是逆蜀丞相诸葛亮再继续将兵马倾去左翼,曹真定不会错过良机。
就如蜀军将精锐放在左右翼,效仿田忌赛马以上驷对下驷一样,意图从侧翼突破战线夹击中军,曹真同样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以这些虎卫为前驱,精锐本部士卒为后续,豕突击破巴蜀的中军!
亦然,曹真相当于将计就计,紧握战场的主动权——与其被动的遣兵马去压住摇摇欲坠的左翼,倒不如主动将之当成诱饵。
如果汉军一直将破阵的希望,寄托在左翼上的话。
事实上,那幕僚猜测到了曹真意图的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