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将破之际,叛乱的北地胡骑数千,皆城外下马叩头。
不求傅燮开城投降,但求他不要战死,且声称愿意一路护送其归乡里。
傅燮殉国后,长史盖勋继任汉阳太守。
率军去救援被困的护羌校尉夏育,途径狐盘时,便被叛乱的羌胡大败。身受三创,身侧之兵仅剩百余人。
时有句就种羌滇吾句就,以兵保盖勋,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并赠自己坐骑于盖勋,放其自归。
盖勋扞臣子之节,不受叛军所馈,大骂让其速杀己。
滇吾无奈之下,自得将盖勋绑了放在车上,一路护送还冀县。
傅盖二人的事迹,足以证明羌胡部落的行事,已然隐隐有了汉家礼仪的信义理念。
然,鲜卑则是不同。
作为继匈奴后崛起的草原霸主,他们不曾接受汉家礼仪的熏陶。
亦不会有羌胡那般敬畏汉家贤人。
或者说,比起释放敌人,他们恐更乐意效仿匈奴将敌人的头盖骨制作成饮器!
此亦然是,杨阜断然反对侍中刘晔之谋的缘由。
逆蜀丞相诸葛亮的得人心,不亚于傅燮及盖勋!甚至有过之!
再加上刘姓汉室积威四百年,若是魏国放弃了凉州,恐会让蜀丞相诸葛亮兵不血刃,便将那些羌胡部落招降了!
然,曹叡心已决,无可改。
其他重臣亦然以为,因大将军曹真将督数万大军亲自坐镇长安,鲜卑秃发部不过数万人,被引入塞也无有忧患,亦不敢有异动。
是故,曹叡还以他曾迁徙武都郡之民,以及有驱逐马超出陇右的威名为由,遣他前去引秃发匹孤入塞。
且,还拜他为扶风太守,加侍中,参大将军曹真兵事。
让他督领秃发鲜卑对抗蜀军。
对此,杨阜心中愤慨,却也君命难违。
唯有带着怅然,顺着蜿蜒屈吴山脉山谷裂口而过的水泉沙河,步步往秃发匹孤的驻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