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不想,决死之时,竟来得如此之速矣。
心有所悟,郭淮睁开双眸,挥手制止了自身的部曲,莫要去遏制那些兀自悲鸣的士卒们。
城外的老弱妇孺,呼唤出声来时,就注定己军士卒心必乱,再申令亦于事无补了。
尤其是,他们已然誓死守城一月有余。
也不负大魏了,何必苛之?
而就在此时,城外那几队蜀军,整齐放声而宣。
曰:“城内魏军听真,明日之前,弃械出城而降者,可免死归家!若是负隅顽抗,攻破城池,尽诛之!且罚家眷,世代为军奴!若敢焚城内邸阁、辎库,与之同罪!”
此言方落,便驱赶着城外的老弱妇孺离去。
徒让那些妇孺哭天抢地,频频回首,亢声唤自身家人投降。
城墙之上,自然也是悲戚一片。
那些家在陇右的士卒,奔来郭淮处,伏地叩首连连,求郭淮起善念,莫让他们家眷沦为军奴。
亦是说,城内之军,已无人愿意再战了。
郭淮素有恤士卒之名。
因而,他感慨罢,便逐一扶起那些伏地的士卒,并声称明日蜀军攻城之前,定会放他们出城而去。
随后,便在士卒们感恩涕零中,落寞的缓缓步归自身官署而去。
事至此,已无力回天。
他乃雍州刺史,便死在官署内以报国恩吧。
他的身后,百余心有觉悟的部曲,也默默的缓步随行。
郭淮乃并州大族出身。
其父乃雁门太守,曾祖父乃大司农。
是故,以门第与家资,以及他如今的官职,很轻易便可从乡闾招募及畜养数百部曲。
且,自古燕赵之地,不曾匮乏慨慷赴死之士。
这仅存的百余部曲,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亦会与他生死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