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舞》之后,是不是要整《小苹果》?
反正流行嘛,大不了来一句‘存在即合理’、‘我卖的好!’
“行,我换一首…电脑给我…有合成器吗?”
“有…”
老毕把工作室的电脑拿给他,然后出去找到了许山高…
……
“《消愁》?”
“你不是要高级的词的嘛!这个词很高级…”沈林起身,然后扭头看到了许山高;“诶,你就是许山高把,我听过你的《玫瑰花的葬礼》蛮不错的!”
“…谢谢,但《玫瑰花的葬礼》不是我做的曲…”
“没事,你接触编曲几年了?”
“差不多两年了,我大学之后开始自学编曲…”
“做音乐最重要的是天赋…”
沈林一副大前辈的模样,正要接着说一些鸡汤,旁边的毕晓世忽然喊了一句:“好!”
“…好什么?”
“这个《消愁》真不错!”
“…那加在EP里吧,《海草舞》给我留着…”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八杯酒道尽了人生…你还是要逼一下!”感叹完了,拿给许山高:“许山高,你看看…”
“我发现咱们对歌词的讲究远远超过对音乐本身的要求…”
“你才发现?唐诗宋词为什么能流传千古?”
这是现状:中国听众对于歌词的敏感远大于对曲子的敏感,对歌词的鉴赏力远大于对曲子的鉴赏力,一首曲子很好,歌词很烂的歌,很容易被大众归为一首弱智,但一首曲子很土很俗,但歌词很好的歌,往往不仅仅有“金句”可以替代整个作品被人们评价,同时还因旋律“通俗口”而有传唱的可能。
但对于音乐人来说,一首歌的灵魂一定是它的谱曲,当他的音乐造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歌词可能已经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