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喻一连数日都住在衙门, 期间抽空去了一趟田庄,为死去的庄头送葬。
府衙自有一套成熟的办公体系,楼喻没打算现在改动。
熟悉程序之后, 他就开始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首先是城防。
驻军被俘,城防自然要由府兵接手,这些人事安排楼喻交给霍延、李树二人。
其次是盐场。
盐场是楼喻发展势力的经济基础,是重中之重, 但他目前没有多余的人手可用, 有点麻烦。
这次盐场暴动, 的确是因为盐工积怨已久造成。
但其实盐工的积怨尚且不足以爆发,否则原书中也不会几年后才起义暴动。
之所以提前, 是楼喻这段时间派人一直在盐工中鼓动, 激发盐工们的血性而已。
其中赵双四也有功劳。
虽然此举是在利用盐工, 借盐工暴动逼迫郭濂抽调一部分兵力, 但同时这也是楼喻跟盐工的合作。
想要过上好日子, 总不能一点代价都不付。
他派人找上赵双四, 与他说明缘由,让他自己选择。
赵双四毫不犹豫, 选择打破郭濂的剥削统治, 转而投靠庆王府。
他能带领盐工起义,说明他在盐工中威望很高,且天生具有领导才能, 如果他暗中鼓动盐工,盐工大多会信服。
事实证明, 赵双四确实让他惊喜。
如今人手不足, 如果可以的话, 他属意赵双四替他管理盐场。
但赵双四是否可信, 尚待商榷。
最后是流民和驻军的安置问题。
楼喻叫来司狱官,问:“我需要数十副脚镣,刑房可有?”
司狱官是个三十来岁的矮瘦男人,看起来没有一点气势,也不知是如何当上司狱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