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焕英轻呡一口茶水,看了看卢哲宇,低头叹了一口气…
一见崔焕英这幅样子,卢哲宇心里升起一股不妙的感觉,连忙追问。
“崔兄,究竟发生了何事使得您如此哀叹。
有用着小弟的地方但请吩咐,小弟一定鞠躬尽瘁。”
崔焕英看着卢哲宇又叹了口气。
“哲宇,你可知你卢家已是大难临头。”
崔焕英这话刚落,惊的卢哲宇站起身来。
‘大难临头’,长安之事已经处理干净手尾,还能是何事。
“崔兄何出此言,您在朝堂交友甚广,不知是得到了什么消息,还请告知小弟。”
崔焕英抬头,看向门外,语气悠悠的说道。
“方才我收到消息,沈默为国子监提供了一种叫做‘活字印刷’的方法。
此法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度,那国子监已将字典首册给印刷出来,送去给陛下观摩了。
陛下研读后还赐名贞观字典,日后必定会大肆传播。
你卢家在范阳能有那么大的家业,不就是在士子中的名声较好吗。
陛下对你们卢家早已忌惮,而今有了字典,岂会再容忍你们卢家,唉…”
卢哲宇出身范阳,对支撑卢家的根源,要比崔焕英知道的多。
崔家自前隋时,家中子弟就门罗遍布朝野,早已根深蒂固。远远不是卢家所能比的。
字典传播开来,对崔家固然有影响,但也无伤大雅,而卢家就不一样了。
别看卢家门生遍布朝野,可那都是趋炎附势之徒,自家的子弟却没那么多。
卢家对那些门生,大都是有着半师之谊,教其识字读书。
可是如果这字典传播开来,在文人之中,定会引起轰动。
卢家在文人中的地位肯定也会一落千丈,再加上前段时间长安之事李世民早已知晓,只是苦于没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