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我在红楼修文物> 第140章 第14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第140章(2 / 4)

隔壁余举人是浙北人士,据说在南方也是家资万贯的小地主,几年前进京的,头一回是为了考进士,落榜之后就在京城买了院子住下来,以期三年之后再战科考,一定高中的,哪知“再战”了两回,都是失望而归,加之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便动了回乡的心思。

他在京数年,一事无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不少汉官开始在外城置地买院子,琉璃厂这边的地价房价都涨了不少,余举人按时价一算,扣去这些年的吃穿用度,他竟然还有结余的,也算是位人生赢家。

石大娘一旦听说余举人要回乡,就打起了隔壁院子的主意。

现在石家住的椿树胡同小院,是一间两进的砖石院子,还是当时石家同姜夫子的小舅子置换来的。余举人住着的一间,就在石家隔壁,而且格局与石家的一模一样,但是头一进更加规整,东西两厢齐全。

此前石大娘手头只有织金所分来的千把两银子,想要买余举人的院子还差上老大一截儿。可是如今石咏捧了这匣子过来,就怎么样都够了。

石咏听说母亲想要置产,也只有赞成的。

如今他们有了李寿一个户下人,另有一家子户下人在永顺胡同住着,只是看院子,倒是有些浪费了。但若是想将他们都挪过来椿树胡同吧,地方不大,不够住。

“娘既然已经看准了,咱们就买!”

余举人一直是石家的隔壁邻里,他那边的院子没什么缺损,石家也是放心的。除此之外,石咏想置办院子,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永顺胡同那边始终不待见二婶王氏。即便是王氏如今已经被杭州织造认下,伯爵府的老太太还是没法儿消去对王氏的恶感。

上回石大娘带弟妹去给富察氏老太太磕头,老太太只挂着一张脸,没有半点笑模样,并且不许王氏称呼她为“伯娘”,表示不认王氏是一家人。任石大娘怎么劝,老太太都没松口。

石咏从富安那里隐约听说过,说是他的父亲和二叔从伯爵府分出去之前,老太太其实很喜爱二叔这个侄子,但是分府出去的时候两家曾经大吵过,而且石家兄弟分府出去没几年,陆续身故,石家也跌入底谷,老太太怕是怨上了王氏这个分家的始作俑者,这么多年,始终无法原谅。

石咏没法儿理解老太太的偏执,但他知道老太太的执念无法改变。而且将来石喻长大了,兄弟两人会各自成家,添丁进口,地方更加不够。因此石咏觉得现在置产也好,将来他侍奉着石大娘住永顺胡同,弟弟石喻带着二婶住椿树胡同。将王氏与富察氏老太太从物理上分开,估计能少好些日常矛盾,年节时偶尔见上一面,礼数上过得去便得了。

石大娘一听说儿子同意了,立时松了一口气,双手一合念了声佛,感慨道:“这可好,给咏哥儿娶媳妇儿的本钱总算是有了。回头等咏哥儿娶上媳妇儿,娘抱上孙子,这辈子就可以无憾,回头到地下见到你爹,也可以有个交待了。”

石咏:……

石大娘又说:“再过一阵就是秀女大挑。等挑完之后娘就可以四下里走动走动,问问那些落选的人家。我儿已经十八了,相媳妇可不能再等了。”

石咏继续无语,心想石大娘若是一等人落选,就上旁人家去“慰问”去,这听着不大靠谱啊!

岂料石大娘笑道:“傻小子,你道人人都愿意自家闺女被挑中了嫁到皇家、宗室去吗?”

石咏:原来……不是的么?

石大娘:“当然不是!”

她似是想起了当年自己参选时候的经历,忍不住感慨:“你将来做人父母了便自会明白,只要子女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地过日子,就是最大的福气。女儿家嫁进高门,外头看自然是荣耀了,可却未必是最好的结果。人么,活着也不全是为了面子,总要里子也活舒坦了才是最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