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海战,你精度高有什么用?还能一发命中几十公里外的敌人?弹丸投送量才是王道。
但如今看来,这应该是敌人故意的,就是为了精度。
还有。
五十六倍径,衣阿华级也只是50倍径,这已经是美利坚的极限了,而且看这个炮管,几人看着那明显比自家细的炮管,心里十分复杂。
这说明,敌人的金属冶炼技术比自家强大很多,不然不可能炮管如此薄。甚至还有七百五十发的穿甲弹最大装药量寿命,衣阿华才三百发而已。
轻量型主炮的优势不言而喻。
另外,穿甲能力也更强,衣阿华二十七公里才三百八十一穿甲,而人家三十公里都有四百五十了。炮口初速也快了不少。
“不错嘛,对地面目标应该很给力。”
一众参观者频频点头。
他们都知道,这种火炮本身就是为了对地而设计出来的,不然何必使用双联装?威慑这事,主要看威力,而不是弹丸数量。
至于海战,现在已经不是巨舰大炮的时代了。
“近程防空炮是六座七管30毫米,配属独立的搜索雷达和火控雷达,能在数秒内迅速发现并自动跟踪锁定目标,每分钟射速四千两百发每分钟,可以摧毁三千米三百米范围内任何飞行器。”
此时王根生介绍的近防设备不同于密集阵,从外形上更像是后世的1130系统——远看俨然是一座大型单管副炮。
炮塔外形,中间是七联炮管,两边是弹药箱和装甲,底座是电驱动,弹药箱上层一侧是搜索雷达,一侧是火控雷达,后面是封闭式操作台。
初代密集阵出现于73年,眼下的这个玩意因为口径以及雷达体积更大,其实雷达性能已经差的不多,无非是集成度差很多,需要专用人员做出辅助判断,所以反应速度也慢了一些,但也足够了。
“包括高亚音速导弹。”
最后王根生补充了一句。
“不错。”
一众人齐齐点头,表情满意,其中一人还摸了摸那七联炮管,笑得美滋滋,不过由于人员仓被锁住了,也就没有打开。
与之对应的,三位美利坚武官的神色十分复杂。
虽然从来没见过。
但是。
射速四千两百发每分钟,有独立火控雷达,搜索雷达,数秒内完成瞄准锁定,甚至自动锁定瞄准,能拦截亚音速导弹,单单这些就能听出来是一种超级防空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