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死死抱住身后突出的岩石,在他脚下,一条深不见底的裂隙在余震中不断扩大。
本来才一米多的裂隙,很快扩张成十几米宽的裂谷,裂谷还不断向两边延伸。张帆眼睁睁地看着裂谷对面的“萤火虫”离自己越来越远。
只不过几秒的时间,“萤火虫”的前轮陷入了裂谷中,整个车体失去了平衡,向前翻滚掉了下去。
张帆眼睁睁地看着“萤火虫”的驾驶室和生活舱在翻滚掉落中解体。
完了,完蛋了!
余震只持续了十几秒的时间。
张帆攀着岩石从裂开的地面爬了出来,探出头向下张望,“萤火虫”早已不见踪影。
余震形成的裂谷深不可测,一眼望不到底,保守估计应该有上百米,东西绵延看不到尽头。
死里逃生之后,张帆远离裂谷找了一块岩石靠着坐下来,平复紧张的心情。
平静下来后,张帆开始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萤火虫”没了,张帆现在唯一拥有的,就是身上穿着的宇航服。
张帆打开手臂显示器,上面已经搜索不到“萤火虫”的通信讯号。他打开离线地图,查看自己现在的位置。
现在是离开“鸟巢”的第六天,张帆已经开着“萤火虫”行驶了1500公里,现在已经可以看见奥林匹斯山脚,距离“和平站”还有100公里的路程。
怎么办?
返回“鸟巢”肯定是不可能的了,只能继续往前走。
因为穿着宇航服,张帆跑不起来,步行的时速只有5公里。100多公里的距离,需要不停走24小时。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是下午,还有4个小时太阳就要落山了,火星晚上最低温度可以降到零下90°,如果继续赶路,即便不考虑照明问题,低温也会快速耗尽宇航服的电力。
张帆很可能冻死在半路上。
唯一的好消息是,宇航服在刚才午睡的时候已经充满了电。
一般情况下,宇航服上的电池组可以保证宇航员在户外活动12小时,如果不考虑供暖,电力最低消耗状态下最多可以维持18小时。
现在是下午2点,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供暖,宇航服的电力也将在明天早上8点前耗尽。
如果要脱险,张帆必须在6点太阳下山前,找到一个可以过夜的庇护所,以关掉宇航服的供暖系统节省电力。
等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外面变得温暖后,在早上8点以前找到一个可以充电的地方,为宇航服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