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脑袋就像被踩碎的西瓜。
一路溃退,一路血肉。
自后金破关以来,明军骑兵也好,步兵也罢,在后金铁骑之下,向来都是望风而逃,或者溃不成军,从无例外。
就算发生在良乡县的镶红旗惨败,镶红旗也是败在全家军的火炮之下,用皇太极的原话说,那是非战之罪。
可是,发生在洪山口城南的这场战斗,却是后金骑兵的第一次惨败,而且是对方没有使用火铳,没有使用火炮的情况下。
这不是在战斗,简直就是在屠杀。
一个牛录的骑兵顶上去,在骑兵对战之下,一个牛录的骑兵,对战上千明军骑兵,绝对不会落下下风。
然而这个牛录的骑兵悲哀的发现,他们手中的刀枪,根本就够不着对方,那种心情,就好比以短小无比闻名于世的日本男子,与非洲黑奴比屌大……
让后金骑兵欲哭无泪的是,全家军骑兵根本就不讲理。
两股骑兵浪潮毫无花招的撞上去,当然,全家军骑兵也出现了伤亡,比如有些骑兵举着长枪捅人,结果刺中了对方,把被对方带下战马。
也有的是被对方的战马撞下来,只要跌落战马,那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这样的人数毕竟是少数,大约也就十几名的样子。
更多的后金骑兵都是被全家军骑兵的长枪捅下战马,哪怕是有过百人斩的白甲兵,也难有例外。
他们看着胸前的长枪,看着自己的体力被迅速抽空,心有不甘的坠落战马。
全家军骑兵以百人为一排,一排过后,侥幸没死的后金骑兵,发现后面还是这样整齐的骑兵墙。
骑兵长枪如林,再次冲上去,然后,其实没有然后了。
能躲过第一排骑兵墙的已经是百中无一,更何况第二排。当然,就算第二排其实也没有用,因为第三,还有第四排。
骑兵墙的战术,准确的说,就是用人命换人命的战术。事实上,农耕民族对战游牧民族,不需要同等的人数大胜对方,哪怕是维持着一比一的交换比例,哪怕是二比一,对于游牧民族而言,都是灭顶之灾了。
农耕民族,一家五口,养活自己需要的土地其实不多,哪怕在粮食产量极低的北方,六十亩地足够。放在一年两季的南方,二十亩水田也够了。
可是在草原上,一个五口之家,想要保证自己不至于饿死,就需要六千亩地的草场,这种理论上的草场,在整个草原上是非常罕见的。
也就是说,同样的土地面积,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那么多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