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的垂柳柔软了腰肢, 初春的风拂过水面,荡漾起小小的涟漪。运河中船来船往,一派欣欣向荣。
悠长的船笛声中, 警车护送着一个车队, 次第驶入中吴柴油机厂。
今天的吴柴厂, 精神抖擞得像要成亲的新郎官。所有职工都面貌一新, 各司其职, 厂区道路干净敞亮,车间里传出各种机械声, 就连托儿所的宝宝们,似乎都格外高兴,不断传出稚嫩的嬉闹声。
礼堂二楼修葺一新,已是高朋满座。
中央部委、各省高级别领导、行业专家、以及部分用户济济一堂。
台上, 董鹤鸣正在做质量管理经验发言, 台下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头听得极为认真。
坐在最后边、随时备战的何如月低声问丰峻:“怎么还有个老外?”
丰峻作为联络人,也坐在礼堂最外边。刚刚他和宣传科的同志一起负责拍摄, 眼下宣传科同志继续拍摄,他回到后边,密切观察礼堂内动向。
那个老外他当然知道。
“部委带来的欧洲专家, 叫乔纳斯, 事先没通知我们,很突然。”
好家伙, 居然有外国专家“突然袭击”。何如月顿时扬起眉。
她太清楚, 虽说已经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但毕竟只是八十年代初, 国门打开伊始, 很重视国际影响。
绝对不能在欧洲专家面前丢人啊。
只见乔纳斯认真听着董鹤鸣的汇报, 时不时还跟身边的翻译耳语几句,然后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
“他似乎听得懂中文?”何如月有些诧异。
“有备而来。”
虽然会场上一片安静,只有董鹤鸣的报告声回荡,但丰峻内心已是警铃大作。
董鹤鸣作完报告,省机械厅领导和部委领导也都要话讲,整个上午的流程就是会议和参观厂史室。丰峻抽了个空,立刻把下午要去的几个车间极快地又跑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这才安下心来。
何如月的表现一如即往地优秀。
贵宾们在厂史室参观时,那位外宾乔纳斯还问了几个问题,没待翻译传达,何如月就笑吟吟地给出了答案,而且是英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