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曦顿了顿:“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觉这一切的幕后,似乎有一双“黑手”在不断地推动着事情的发展。”
“太阳?”
“我也说不清楚。”
“神?”
“类似吧~”
张璐笑了笑:“别疑神疑鬼了,就算有“幕后黑手”也不可能是神。”
王若曦:“那是什么?”
“宇宙法则!”
……
人类自古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用一个简洁优美的公式,来描述自然界中那些纷繁复杂的现象。
17世纪,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问世,从此、满天繁星那看似杂乱无章的运动,变得有迹可循了。
19世纪,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学,把电学与磁学统一了起来。他那精妙绝伦的麦克斯韦方程式推导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但是随后麻烦接踵而至,人们发现;电磁学与牛顿力学互相矛盾,主要体现为:光的速度是一个恒定值(30万公里秒),这不满足速度叠加原理。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又经过了十年的苦思冥想、艰苦创立,他完成了“广义相对论”。
该理论不仅解释了光在电磁学与牛顿力学中产生的矛盾,而且还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牛顿理论的时空观。
爱因斯坦把“场”的观点引入对宇宙的描述,引力场则被形容为时空的扭曲。接下来就是统一电磁场和引力场论了,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一统大业,却耗费了这位科学巨匠后半生几乎全部的精力。
他后半生一直从事寻找“大统一理论”的工作,试图把自然界中的电磁力,引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不过这项工作最终没有获得成功。
爱因斯坦晚年,英雄迟暮。
后来,他身边的同事都转而研究新兴的量子力学去了,而他仍在孤独中坚持着“统一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