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这个事情,朱厚照又道:“宁王之事,你可有想法?”
从朝廷大局考虑,宁王之事比刘瑾之事重要太多了。
击杀刘瑾轻而易举就能够解决,击杀宁王却是要动用兵力的。
兵力的动用不是说动用多少兵就能够解决,还需用粮草配合。
而粮草的征调便需要统筹大局了,不可能把所有的粮草都调拨出去,朝廷从上到下去喝西北风。
“对于此事,臣倒是想过了,臣以为可先不动声色,毕竟宁王只是请刘瑾恢复了三个护卫,帮着陆完坐上了兵部的位置,只能猜出居心不良而已,并未有其他动作,若以此出兵,有些不得人心,不得人心的出兵难以让兵丁发挥出巨大潜力,臣以为可借着刘瑾被查之际,再次削了护卫,看看宁王有何行动。”
护卫肯定是要削的,总不能把护卫留着等着变故吧?
看着朱厚照听进去,张浩紧接着又道:“陛下,此事不妨由王守仁出面,王守仁被贬龙场驿栈驿丞前便已是兵部主事了,听闻素有才名,且精通兵法,曾在上任途中被刘瑾追杀,巧计跳水逃过一劫,上任后在龙场驿中教化百姓,以《大学》新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守仁虽说考了几次才得以考中,却很有才名。
而且王守仁的父亲王华还曾做过詹事府的少詹事,教授过朱厚照的。
因而,对王守仁的大名,朱厚照也有所耳闻。
“王守仁倒也的确是个有趣之人。”朱厚照附和之后。
张浩才道:“臣请调任王守仁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缺,然后由他巡南赣等地,顺便就窥探宁王被罢护卫之后的行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若想如蝴蝶效应之前那般顺利拿下宁王,还得是想想办法才行。
朱厚照简单考虑了一番,应道:“嗯,可行!”
说着,又道:“司礼监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这么多年了,朱厚照就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为什么都让他来推荐没呢?
这莫不是朱厚照的捧杀之计?
不过既然问到,不说好像又不行。
想了一下,张浩这才开口道:“臣有两个人选,一个是萧敬,一个便是王岳。”
顿了一下,紧接着又道:“陛下可还记着,那次在奉天殿之前有份弹劾刘瑾的文书,之后刘瑾把所有的大臣都罚跪在奉天殿之前的事情吗?”
在这个事情上,朱厚照对刘瑾表示了绝对了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