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L:这是真的么?也太夸张了吧,也没必要吧!
33L:楼上一看就不学历史,来来来,高三在读复制给你咱们的思政课文【我国从明朝设立了对特殊岗位和特殊职业的准入门槛,以专业性谋人才,这是明朝管理层能够保持活力的原因。同时,这一举动也进一步打破血缘官绅对管理层的封锁。自此,能者为上、专人治专事也成为了我国政治文化的主基调。】
这是虾米意思呢,就是说从明朝开始,专业领域的工作就必须要拥有专业资格证的人才能从业,所以你想象一下当你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结果发现基本没有工作伙伴,而你的伙伴要么在外面浪,要么就还没有通过考试……
怎么样,明白大佬为什么被热络对待了吧?那都是社畜的自我救援啊!
34L:懂了懂了,这种坑爹的感觉也刻入了我的DNA,话说不愧是在人类智商高峰的时代啊,这段话我好像也背过,现在都忘记了。
35L:我还记得我还记得,当时我们政治老师还做了个各国政治文化比对图,中国在明朝已经从爵本位进入官本位又进入了法理制的官僚制了,隔壁的那些个还在血源贵族时代,进度条差了一大截,就连美洲都比不上的落后地,现在居然来说咱们政治不透明,专权什么的。
可把爷笑死了。
36L:别理那帮子鳖孙,前些年不是还说中国历史造假,郑和船队没有那么大的船什么的,不就是仗着我们没有实体船出土吗。
靠,正经人谁把自己的船留着做摆设给后代证明啊,船退役了当然是拆了能用的继续用啦!
现在各大船运公司也没谁留着个海船做传家宝的啊,也就是他们家,小家子气,一点点好东西都要藏着,最让人生气的是还有一帮二狗子帮着说话,知乎那群人还说按照数据的确不可能,中国历史记载有虚数实数之类的,气死。
现在那打脸还不是啪啪的,啧,据说那艘船上有好多文献还没有完全挖掘完毕,如果不是当时舆论乱七八糟的,何必那么早公开。
37L:楼上你不懂了吧,其实那帮子人说话还是很有技巧的……
38L:37哥愿闻其详。
39L:哎,年轻人还是太年轻,你看看那些报道的主体是谁,郑和,郑和是谁,大明有名的航海家,他出名是因为发现了好望角和澳洲,但如果要论明朝谁才是大明出海阵势最大的,那不是YNW吗。
40L:……YNW是谁?我可真是太讨厌这种不带大名打缩写的藏头露尾风了,球球了,别把粉圈那味道带回来啊啊啊!
41L:楼上道友,天气如此和煦,你却如此暴躁,不好不好,一看就是在备考期。YNW其实是一个梗,就是YOU KNOW WHO的缩写,是那个在记录中知名不具之人。
42L:哈哈哈哈哈我知道,是小太孙写的,哈哈哈就是那个《送知名不具者序》,当时我们是全文背诵的,我记得当时教育局的导读是,此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在叙事中夹杂细节描绘,辅以笔者的回忆,读来感情真挚,生动感人。
读之前我一无所觉,读之后我爆笑如雷,哈哈哈昂!
这他妈不就是不好指名道姓只好匿名抗-议爹和爷爷丢下他自己出去玩的社畜抱怨信吗!?我差点就信了,还真情感人呢哈哈哈哈!
43L:咳,楼上别这样,小太孙还是很真挚的,他还写了自己做了多久社畜,对比了爹和爷爷做了多久,然后很认真得表示虽然自己年纪小但是社龄并不短所以希望自己能早点找到接班人,让两位长辈等等他一起世界那么大一起去看看呢。
44L:哈哈哈哈哈老父亲带带我我要去远行啊~哈哈哈~
45L:没错,就是这一股子菌菇味!
46L:菌什么?
47L:44哥用的就是云南的一首山歌改编啦,小太孙据说当年在云南待过一段时间,所以可能也会染上那么点味道吧。
48L:云南本地人表示,首先抗-议地域固有印象,我们这儿不是家家户户都会唱山歌的!那是部分民族才有的爱好,而且山歌其实早期也是为了传递信息,歌声是长线条,比说话更方便传达,等到交通通畅后就没谁一天天扯着嗓子去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