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他现在是大明最有名的话本作者。虽然话本依然不在文学市场上占据主流,但毕竟老先生也是有大明第一代言家族做他的后台,那些酸唧唧的声音可到不了他老人家耳中。
老先生在将自己先生施耐庵的遗作《水浒传》整理出版后,便卸下了所有的压力,在皇太子的赞助下,趁着自己还走得动,在山海之间重新遨游了一圈。
心态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看入眼的自也带上了风月,于是,他玩出了风格,玩出了特色。
什么夜渡长江看赤壁啦,什么亲走蜀道探诸葛啦,什么枕河披星和前人对话啦,什么吃酸枣的枣子、摸东吴的橘子、啃巴蜀的笋丝啦,每一个被他写在游记上的内容都能让人看红了眼。
尤其是在加班地狱中的木小白,简直不能更羡慕嫉妒啦!
在试着翘班两次都被老父亲察觉并且导致工作量骤增后,木白愤怒了。
他决定要报复!
——他将老爷子的游记刊印出来,洒向了广大的社畜们。
这种事不能只有我受伤害,大家一起来啊!!
但让木白没想到的是,这个世界上的社畜虽然很多,但闲人更多。
就在游记小说渐渐成为大家的娱乐读物之后,大明的旅游业也渐渐兴起。
在大明开国三十年的时候,官府猛然间发现人口的流动速度比往年快多了。
这年头离开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都需要去官府开路引。由于路途安全和开销充满着各种不确定,一般来说,除非出于赶考、红白喜事等需要,居民们都不会离开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就算出去,跨个县城也算是了不起了,但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几个往年点击率不太高的省份。
这些人都是吃了游记的安利去旅游哒!
在发现民众有此倾向的时候,官府的第一反应是——阻拦。
任何一个王朝都会对人口流动这件事感觉头疼。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只要把让每个人都安安稳稳地呆在他该呆的地方,那么王朝的安定度就完成了六成。剩下的两成对半分,一半给外族,一半给天灾,由此便可知,当地的地方官员发现民众的这一动向时有多头疼了。
不过,在将情况报上去之后,上头的人却表示只要保障安全,做好对接,别的不用干涉,这就让众人很纳闷。
如此行为,着实和他们的所学所知有所背离,但对此木白却很淡定。
在他看来,旅游业是社会发展程度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一个标杆。
旅游这玩意,费钱费力,能得到的东西还比较隐性,差不多就和千金买开心一个等级,堪称是奢侈行为。所以,当一部分人将目光投注到这个开销大回报少的行业上时,便证明了民众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解决基本温饱的程度。
当然,这部分人必然只是少数,在农业时代,要全民发财是基本不可能办到,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局限不是换几个皇帝就能打破的,除非出现工农业的大规模改革,譬如出现化肥和大型农用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