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能分担痛苦,但起码说出来会好上很多嘛。
众人齐齐看向了今天一直没有出声,单手托腮,没精打采坐在主座的青年人,关心地问道:“殿下似是有烦心事?”
青年两眼放空,眼神中一片苍茫:“诸君啊,我觉得我同父亲的感情有些淡了。”
众人闻言纷纷侧目,表情皆为无语。若在过往,他们听到这句话可能要忧心忡忡一番,太子和皇帝失和,这话还是从太子嘴里说出来的,想想就觉得信息量巨大、潜台词丰富啊。
但放到现在,这些人已经毫无感觉了。
理由很简单--近一年来,每次聚会他们都会听到这句话,而且每次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再紧张、再可怕的开头,听多了也就麻木了。
“太子殿下,这次又是什么事?”木白的师兄眸光如水,神情温柔,这神态和他说出来毫不客气的话完全不符。
木白长长叹了口气,悲伤地表示没想到和师兄之间的感情也变淡了。他将桌上的水酒一饮而尽后,倒起了苦水。
是的,一定有人注意到木白的头衔变了。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一日,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自己违背了诺言,在登上王位后发民修黄、淮两河,深感内疚为由,正式宣布禅位。
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标登基,成为大明的第二任皇帝,国号--建文。
即位之初,建文帝下的第一道谕令就是追封父亲洪武帝为太上皇,并且言曰太上皇的命令就等于他的命令,太上皇享有的一切福利均是不变,不过这点被洪武帝拒绝了。
退位诏书颁布的第二天,大明王朝的太上皇殿下就已经带着马皇后,牵着两匹马,包袱款款地跑回老家凤阳去了。两人也没有入住凤阳那个烂尾的皇宫,而是选中了一处依山傍水的农田。
凤阳本是鱼米之乡,但由于黄河改道,夺了淮河的入海口,加上泥沙堆积形成倒灌,此地便成为了一个蓄水池。
河水漫灌,夺走了农田的肥力,加重了泥土的板结,致使土地的盐碱化,将本是鱼米之乡的凤阳变成了一片让人苦不堪言的荒地。
而在这次疏浚黄河的过程中,主要受益者当属淮河流域无疑。
虽然靠人力改变黄河的入海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工部以及民间匠人的多方努力下,他们成功地对黄河进行了分流。
这点也要多亏元朝留下的底子,虽然元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没少做害人的事,但在治河这件事上他们还是认真完成了任务的,加上明朝从建国开始就持续护理,如今的黄河问题远没有后期那么严重,至少在泥沙堆积上,还可以采取比较传统的堵河、人挖的方式。
如此,减轻了不少压力的淮河终于从悍妇变成了慈爱的母亲,也因此,当朱元璋脱下自己的帝王冕服,重新穿上麻棉复合制成的布衣时,看到的便是漫山遍野的翠绿色。
麦苗、水稻在这块土地上同时出现,不同的生长速度和环境让他们看上去错落有致,充满勃勃生机。
在目光所及较为遥远的城市中,人流川流不息,乡野和城市之间商队和运送原材料的物资队像是骨架一般撑起了这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