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洪武帝追忆脸:“因为一些意外的发现,让朕着实有些感慨啊,诸君只知大明的瓷、绸、茶,朕也对诸君的国度只有零星了解,我等本为一心同体,对彼此之间反倒是像个陌生人,如此局面反倒好笑,朕决议与诸卿加强了解。”
“往日,你我之间的来往多为贵国遣使入京,大明除了发下谕令外甚少前往,长此以往朕只怕感情变淡,感情的联系始于沟通嘛。”
洪武帝语气带上了蛊惑:“使者身负去往贵国后会试图寻找我大明真正需要的货物,如果合适的话会进行采购。”
哦哦哦哦!这是要开启国际贸易的节奏啊!
使者们的眼睛顿时就亮了。
对于他们而言,从大明买东西(朝贡)回去卖的确赚钱,但是说白了赚来赚去赚的都是自己国家人的钱,对于个人来说虽然可以靠此发财,但于全国而言却全无益处。
事实上,因为他们经常购买大明的“奢侈品”,国内已经有些反对的声音了。
但是如果大明也打算收购他们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大明国财大气粗,人口也多,手指缝里头稍微宽松一点他们就能有很大的赚头。
使者们面面相觑,露出了复杂的表情,他们明知道大明的皇帝之志不仅仅在此,使用的也是棍棒加甜枣之策,但是不得不说,这甜枣是真的好吃。
诱惑就摆在面前,这谁舍得吐出来,而且周围还有那么多邻居在呢,别人都不跳就自己蹦跶,岂不是很显眼?
仔细想想,大明的藩属国有那么多,还有好些个这次因为各种原因耽误的,自己也不算是最倒霉的……想到这一点瞬间就让人快乐了呢!
在一群表情复杂的使者之中,有三个露出欢天喜地之色的使者格外显眼。
这三人中两个均是出自琉球国。
琉球国和大明渊源很深,琉球国的国名都是洪武帝赐予的,其原名为流求,是洪武帝觉得此名不太吉利,给予了琉球二字,意为琉璃玉和珍珠球,从名字就能看出洪武帝对这块地方的喜爱。
琉球也没有辜负洪武帝的这份感情,从其自洪武五年与大明建交开始就极其仰慕大明的文化,几乎年年都要来大明朝贡。
不过洪武帝后来命令琉球无事三年一贡即可,这倒不是因为琉球像是隔壁日本一样借口上供来打秋风,而是因为琉球岛屿到大明有一定距离,而且琉球国多为小破渔船,小船重心不稳,容易被风浪打翻。
在海上,翻船之后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可以说出使的使者是当真冒着生命危险得一波接着一波被派出来,而且为了预防使者折在半路,错过此次朝贡,琉球经常会派出两拨到三波的使者,这些人会沿路打听,如果有使者到了他们就装作是普通人,如果没听到使者的消息,才会自称使者。
这也是洪武帝后来才得知的,老朱那真是被这种教科书式的良善藩属国给深深感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