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牧控制着篮球,指挥着海南众人的走位。
他观察着湘北的人盯人策略,寻找着突破口。
球在他手上沉稳地跳动着。
仁王对位防守他,同样以防守突破为主。阿牧也不是擅长远距离投篮的控球后卫,中距离的命中率也不算高。他的体格比一般控球后卫要结实,力量也更强,着让他的力量和速度都是顶尖。而肌肉强度多少会影响投篮手感,所以阿牧的投篮并不算精准。
阿牧也没有考虑投篮。
湘北已经先行开了枪,海南没道理认怂。
他做了两个假动作后,直接尝试突破。
篮球在他手上跳跃着,从左手换到右手,重心也是。仁王眼睛盯着他的肩膀,余光注视篮球,精神力则控制着全场。他让自己的身体也有规律晃动着。
假动作是不能不做出反应的,不做出反应等于永远比进攻方慢了半拍。本身防守就处于被动,再慢半拍,就只有被进攻方甩开这一个结果。
是左边,还是右边?
左边!
阿牧冲刺的瞬间,仁王几乎是同步有了动作。他往侧边滑步,保证自己会提前站定位置。
侧向后滑步的起步速度其实是比不上正向冲刺的,但阿牧还带着球,带球跑时速度永远不可能提升到最快。
阿牧在撞上仁王之前踩地强行停住脚步,球鞋摩擦地板发出刺耳的声音。他动作不停,球从□□飞过,人则背向仁王转身,一只手接住□□反弹的篮球,换了右边继续冲刺。
仁王侧向滑步,继续挡在阿牧之前。
不过阿牧这次转身迈了大步,侧向冲刺时又刻意拉开距离。
仁王滑步时就知道自己无法提前站位,便没有硬要挡在阿牧前面。进攻犯规和防守犯规的尺度是很微妙的,差了那么一点就会从进攻犯规变成防守犯规。他是试图给阿牧造犯规,而不是被阿牧造犯规。
慢了半步,阿牧便从他身侧冲过去。
仁王则跟在阿牧身后,侧着身体,同样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挤压阿牧的行动录像。
阿牧惊讶地发现仁王的力量比他想的要大。
这种体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力量?!
仁王的体型是看上去就像外线的体型。从刻板印象来分析,就是不够强壮(没有内线那么强壮)。他比国内许多高中的控球后卫都要高些,但他的身高在湘北里也是属于控球后卫的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