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笑了笑:“陛下,首相,辽东之地,多金银铜铁,无烟石炭,一地当抵巨唐全境,而辽东处海,尚可东顾扶桑。”
“全境?”李勉挑了挑胡子。
“全境。储量之丰沛,令某赞叹。尤其盛产金铜。”
李适看着地图猛揪胡子,内心颇为纠结。
张军继续介绍:“唐域内多铜之地,尚有宣州义安,鄂州永兴武昌两县境,再则绛州。绛州之铜,实为大唐储量偏下之地。”
绛州是大唐最主要的产铜区,全国的铸币厂绛州一地就占了七成之数。
可是,张军说,这里的铜矿是境内最小的。这就有点刺激人了。
“当真?”
“自然。除此外,并非别处再无铜藏,只是储量规模远不及此七处。”
其实还有几个地方张军没说,像贝加尔湖畔,金川,不是在回鹘就是在吐蕃,说了也没有意义。
“节下要下南诏,是早有此意啊。”李勉捋着胡子摇了摇头。
张军也摇了摇头:“首相还真估错了,增欲下南诏,一是寻回故地,二是阻断吐蕃,三是为铁,再次才为铜。
当下我巨唐需首重军武,军武首重钢铁,某为此不惜一切。
此次演示之火器首相以为如何?但其极耗钢铁,次之是大量的铜。而钢铁尚有其他极大用处,可谓处处皆需。
数年之内,某眼中只有钢铁铜与石炭,哪里储量多,哪里便是某之目标。只要能确保巨唐龙腾,某无所不可为。”
李适激动,李勉触动。
老头捻着胡须原地转了几圈,摇了摇头:“太难。太宗尚武,勇将无数,尚需数次东征,糜耗十数年,耗资亿万。
此时巨唐左右恶邻,如何能倾举国之力?”
张军笑着说:“首相多虑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何需倾举国之力?
此际,四镇倾覆,怀光希烈灰存,多路军伍归肃,正值去军还政之时,各道尚存藩镇军使诸团练何去何从?”
“嗯?”李勉眼睛一亮,看向张军:“节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