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这当然是荷兰人的背后支持,这让他如何不敬重荷兰人?
他之所以今天来此并在门口安安静静地等了大半天,表面看是给了李丹天大的面子,其实骨子里都是为了荷兰人奔波。
不过,他没想到,李丹不光不敬重荷兰人,甚至对荷兰人戒备心甚重,这在他简直难以想象。
所有的华商都知道跟着荷兰人就能赚大钱。虽然跟荷兰人有争斗,那只是价格上的争斗,说到底还是要和荷兰人一起做生意才能赚大钱。
再说这巴城都被荷兰人控制,跟荷兰人对抗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他知道很多华人未见洋人之前,却是对洋人有各种看法,可是如果能好好说明,他们也都能认识到虽然洋人长的跟华人不一样,但洋人和华人一样是人,一样要吃喝拉撒,一样的天天想着赚钱。
想到这里,他不禁摇头苦笑,李丹这等年轻人没有见识,听人道听途说,倒也不足以奇,自己年轻时第一次见洋人时,不也大吃一惊吗?
年轻人没见识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意识不到自己没见识,自己现在就该告诉李丹:该如何准确的认识洋人?
“李公子见过洋人吗?”苏鸣岗努力地恢复平静,争取慢慢的给李丹讲道理。
他大概听说过洋人高鼻深目,红毛绿眼,大概在他眼中洋人就是魔鬼一般吧?
“在巴城未曾见过。”李丹平静地说道。
“李公子未曾与洋人打过交道,对于洋人恐怕认识不多。”
说到这里,苏鸣岗说话声音高起来道,“我今天希望你对洋人能有个准确的认识。”
“准确的认识?难道苏先生说的就一定是准确的,别人说的就是不准确的?苏先生,兼听者明,偏听则暗,这话你总认同吧?”
苏鸣岗老脸一红,他没想到李丹居然在他这个读书人面前说起了成语,更要命的是这一句‘兼听者明,偏听则暗’他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来驳倒的。
也就从根本上说,无论是谁,对于接受者来讲,都是属于偏听,而各方意见的综合才是兼听。
一句话,就是无论是谁,都不能用自己一面的言论让别人有‘准确的认识’。
苏鸣岗顿时骑虎难下,不知是该说还是不该说,他即使说了,对于李丹也只是偏听而已,远远无法达到他主导的让李丹‘正确的认识洋人’。
出师未捷!
苏鸣岗顿时意识到不是他该让李丹‘正确的认识洋人’,而是他该‘正确的认识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