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市场,票房过十亿的仅仅只有九部,过二十亿的一部也没有…
扎扎实实在增长的只有银幕数,去年一年,内地银幕数飞涨到41179块,比前年年增长了近1万块,增长30%,内地也一跃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
在很多人眼中,去年一整年的影市的发展是以4月为拐点的,这个拐点甚至可以具体到一部电影3月底上映的。
的发行方大银幕发行公司用大量票补,甚至票房做假的方式扰乱市场,引起了整个电影行业的震动。
最终,电影局宣布被认定构成虚假票房的3200万元不计入票房,负责该片发行的“大银幕”公司在一个月内被责令暂停新的电影发行业务,73家影院被通报批评,3家电商被严重警告。
以票房造假事件为导火索,曾助力内地影市大发展的票补潮水开始退去。
所谓的票补并不是团购的意思,而是那种‘9.9看大片’或者‘1元看大片’…
从4月开始,去年月度票房7次陷入同比下跌的窘境。
票补减少与市场遇冷的时间点颇为契合。
当然,票补减少只是导致去年内地票房不及预期的原因之一。
4月之后,、、、等多部商业大片都有保底发行,但很多表现仍不及预期。
这说明票补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掣肘着市场的发展。
这个深层次的原因绝逼不是冯导所说的‘观众垃圾’,而是去年一整年上映的电影,质量确实堪忧…
市场泡沫积累太多,导致去年上映的电影多是些匆匆上马的“臭鱼烂虾”,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制作,总体口碑是不及前年的!
于是,很多品质在及格线以下的影片在二、三、四季度沦为了炮灰。
去年一整年,亏损的电影占到了大多数,其中不乏一线导演主创或者一线演员主演作品,制片成本加宣发成本近亿,但票房却只有几千万的影片比比皆是。
尤其是一些没有互联网基因的老牌主创,虽然是大投资的影片,但预售和热度都起不来,大大影响院线排片的信心,这也让影片的气质一看就没有想象空间。
电影票房归根到底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供给驱动。
并不是拍出什么片子,市场就要看什么片子。
当下的观众,尤其是小镇青年在审美方面的提升速度要远远超过电影生产者们的预期。
大浪淘沙,市场只会快速进化,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