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铃找来了老板娘,由武烈出面,向她说明了想要邀请艺伎过来表演助兴的要求。
之所以不让负责掏钱的苏谨言出面,不仅仅是因为他不会说日语,没法直接跟老板娘交流,关键还是因为他一看就是个外国人。
要知道,在艺伎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客人们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需要遵守,比如不能上下其手,不能用言语调戏艺伎等等。
考虑到外国人不一定知道岛国这边的风俗,自己或许会在上工期间遇到一些难堪的状况,所以有很多艺伎都不会接外国客人下的单。
更有甚者,连岛国籍的陌生客人都不接待,只会给曾经见过面的熟客提供服务。
所以说,现在想要邀请艺伎过来,还是请武烈出面比较合适,至少,苏谨言必须要让老板娘了解一件事——武烈能说得上话,自己愿意听他的劝,不会乱来。
“我知道了。”听完武烈的话,老板娘抬起头来,先回答了一句‘可以帮忙联系艺伎’,然后又顺势询问道:“不知道客人您想要那种规格的服务?与本店相熟的豆屋,有松、竹、梅三种等级的服务可供选择。”
“还请女将详细介绍一下。”
“好的。”
在老板娘的介绍下,武烈和苏谨言对这家名叫豆屋的艺伎馆,稍微有了点儿了解。
年头不短,差不多有个八十多年的历史,算下来,大概就是‘文豪酒醉点花魁’之事同期建立的。规模的话,如同岛国这边许多家族传承式产业一样,这间豆屋并没有大肆扩张,而是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细水长流的度过了几十个年头,到此时,它名下登记在册的艺伎仅仅只有十四位。
再除去两位已经升级为妈妈桑,专门负责管理事务,不再接单的。以及两位主要负责训练工作,很少接活儿的。平日里,随时可以外出承接业务的在职艺伎,也就十位而已。
十位艺伎,各有所长,按照不同的搭配,可以拼凑出松、竹、梅三档服务。
‘松’这一档最简单。两位艺伎,表演时一人负责弹三味线,一位负责跳舞。
升级到‘竹’,人数会比‘松’多一位。或者是一人弹三味线,两人跳舞,又或者一人弹三味线,一人负责小鼓,一人负责跳舞。
‘梅’的规格最高,共有五位艺伎。客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擅长不同项目的艺伎。喜欢看跳舞的,可以多选两位擅长跳舞的;喜欢听曲子的,也可以把尺八、小鼓、三味线、古琴这几样乐器都选上,搭配一名擅长舞蹈的,组个以演奏见长的阵容出来;若是想要利用‘艺伎大多都很擅长话术’这一点,请她们来客串解语花,为席间的谈判增加胜算,也可以点名要求艺伎馆那边多派几位能说会道的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松’和‘竹’这两个档次的服务中,负责跳舞的,即行业术语中的‘立方’,可能是尚未出师毕业的舞伎。而在‘梅’这一档中,无论是‘立方’,还是被称为‘地方’的演奏者,都是已经完成全部训练,并通过毕业考核的正式艺伎。
档次规格不同,价格自然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