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沐暗笑,看来这次试探果然是有效果的。
作为一个皇帝,召见觐见的使臣这种事,他完全是可以一个个分开的,也不需要讲什么客套,只需呈递国书其实就可以了。
但是这一次,他和孔尚贤私下猜测了许久,都没有摸到三个国家的使臣,到底是打着什么主意。
或者说,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尤其是阮国和魏国的关系。
于是,通过这一次特别安排的觐见之事,他也算是试探出了一些。
从表面上看,阮国和魏国是盟友,魏国使臣在阮国使臣的面前,也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在涉及到一些军用装备方面的商贸,由于苍国在这方面对外是有限额配置的,所以魏国使臣是寸步不让。
可见,阮国和魏国虽是盟友,也是貌合神离。
双方都知道,对方是绝不会和自己撕破脸皮的,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晋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点两个国家还是很有分寸的。
从这一点看来,两国都在积极备战,无论苍国愿意输出多少装备,他们都愿意吞下。
这个猜测,让杨沐暗地里欣喜不已。
对苍国来说,军事装备不仅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同时还是一个分担压力和拉拢友邦的好办法,从目前看来,阮国和魏国都和苍国没有利益冲突,大礼王朝如此之大,只要双方不主动将关系闹僵,一直保持下去盟友的关系不成问题。
当然,这是阮国和魏国。
楚国的使臣可以说就非常尴尬了。
无他,口音问题。
须知,大礼王朝鼎盛之时,各国都是恪守王制,无论是哪个国家,朝觐天子时用的都是从长春帝国就传下来的官话,即便是后来大礼王朝衰落,失去了对各国的控制力,但也没人会在口音上追求什么差异化,各国的官话都是差不多的。
唯有南方的少数一些国家,本来就是一些小国,口音是非常重的,经过两百年的演变,很多国家的皇室都带有浓厚的口音了。
楚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
哪怕是前后吞并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楚国宫廷中还是惯用一套非常浓厚的口音。
所以,当这个楚国使臣站在殿上说话的时候,让杨沐觉得很异类,也很好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