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说:“妈,鲜枣便宜,等晒干了再卖吧。”
“你养着这么大一群咕咕军,天天张嘴要吃的,还能等到卖干枣?”
兰花被妈妈逗笑了,“妈,我的咕咕军也不是光吃不长膘,一茬一茬地换着钱呢,再过几天,等中秋节时家禽的行情上来,我就有钱了。”
白菊说:“谢天谢地,这可应了那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老话了。”
兰花和枣儿笑得肚子疼。枣儿说:“婶,你说话比我叔招人喜。”
路长顺在大喇叭里广播第三遍时,村口很快涌出一支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打枣队伍。
枣儿说:“枣树这么多,这些老人孩子一时也打不完啊。”
“没办法,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慢慢打吧,赶不上卖鲜枣就卖干枣,干枣比鲜枣多卖钱。”兰花说。
“既然干枣贵,为什么还要卖鲜枣?”枣儿发出疑问。
“手头宽裕的当然不着急,山里人,花钱的地方多,来钱的地方少,就等着这茬枣换几个零花钱呢。”白菊说。
刚才还蔚为壮观的上山队伍,一撒进枣林里,就像鸟儿飞进了树丛中,各家找各家的树,各人干各人的活,偌大的枣林,只听见欢声笑语,看不见人了。
兰花拉着枣儿钻进枣林里,帮余大娘打枣。
余大娘六十六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给别人开货车,十天半月回家一次,小儿子余进江两口子去了深圳打工,半年没回来了。
余大娘照看余进江的两个孩子。
余小溪今年八岁,在村小学上二年级。七八岁的孩子最调皮,按朵山的说法,正是七岁八岁狗也嫌的年龄。
小溪却很懂事,放了学从不出去玩,做完作业就去放羊,放羊回来就哄妹妹小水。
小溪一进枣林就爬到了一棵又粗又高的大枣树上,双手扳住一个大树干,一脚蹬着一个树杈,使劲地晃动枣树,枣子像下冰雹一样扑扑掉了一地。
余大娘就往篮子里拾,拾满篮子再倒进化肥袋子里。
兰花用竹竿帮着打树梢的枣子,边打边冲小溪喊:“小溪,抓紧点,别掉下来喽。”
小溪满不在乎,猴子似的从一个枝桠跳到另一个枝桠上,还在使劲地晃。枣儿心悬着说:“快下来吧,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