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巨星从退伍开始> 第218章 怎么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8章 怎么拍(4 / 6)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杨威立即摇头:“对方机动性好,贴身缠斗你是自寻死路!”

“把握好能量转化,同样能变劣势为均势,我们比对方的滞空时间长,最后一定会占优势!”

“对方本来就机动性好,过早暴露行踪不更是往枪口上撞吗?”

陈飞和杨威,两个人你来我往地争论了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陈飞说道:“好吧,杨团,我先给你分析分析,你听了我的分析后,我们再做探讨,如何?

首先,F-16的敏捷性远不如歼-10,这一点你不否认吧?

由于采用正常布局,F-16平尾的气动力总是有副作用,会抵消一部分升力,所以达不到歼-10这种鸭式布局飞机的性能。

而且歼-10这种近耦合鸭式布局,不仅鸭翼上产生正升力,鸭翼拉出来的涡流还能吹掉机翼表面的附面层提供附加升力,所以F-16水平盘旋能力和歼-10不在一个量级上。

尽管F-16的推重比比歼-10高,但由于其垂直筋斗的曲率半径也比歼-10大,其推重比优势在机动过程中并不一定能显示出来。所以F-16的垂直机动性应该和歼-10相当。综合来看,歼-10的机动性肯定优于F-16。

从航电方面看,歼-10无疑也更胜一筹。歼-10是一个平视显示器和三个下视显示器,F-16早期型号是一平一下,现在比较好的改型是一平二下,飞行员只能看到一个或两个显示器的内容,有些数据不能直接看到,这就影响了飞机性能的发挥。所以我们的座舱更接近“玻璃座舱”的要求,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和界面比F-16更好......”

陈飞一番分析,最后总结道:“所以我的意思就是,歼10小速度低空平飞性能好利于实战,我们的这个战术战法,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听了陈飞的话,杨威皱眉,沉默不语了。

这一天晚上,杨威给自己的老领导打了一个电话,把陈飞说的那些东西一一给老领导进行了一番汇报,最后,他问老领导道:“首长,我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你们不是早就知道了吗?”老首长反问。

嗯?

杨威怔住,摸头不着脑。

“你们团的口号是什么?”

“一切从实战出发!”

“答案不是显而易见了吗?”老首长道。

杨威一怔,刹那之后他恍然大悟,明白了,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按照常理,对于一场战斗的胜负,很多人都会从双方兵力、装备以及保障能力等方面的数据对比中进行预判。

就比如刚才,杨威和陈飞争论歼十和f16的那种战术,杨威就觉得陈飞的方法不行,因为无论从机动数据还是从能量数据上比较,歼十的胜算都不大,但刚才老首长的一席话启发了他,书面上的东西,总归只是纸上谈兵,而且理论上的数据与真实的数据,差距往往会很大,就比如从理论上说,歼十的升限是18000米,但在现实情况下,却极少有飞行员会飞那么高与敌人作战,但这并不是说歼十在18000米就不行了,但在极端情况下,也有飞行员把飞机开到了20000米的高空完成了任务,所以,理论上东西都只是纸上谈兵,在实战中到底行不行,一定要去试一试,要去搏一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团里的“王猛大队”,在一次国际联合军演中,就是因为吃透了美联空军大机群作战灵活性不强的弱点,研究出了小机群隐蔽接敌、突入阵中、猛打速退的战术,经常打得对手措手不及,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15架,而己无一损伤的15∶0战果,成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之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那个大队不相信书面数据,只相信实践结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