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老人是否介意和京城料器厂的老师傅合作?
毕竟他需要多种多样的精美料器,今后如只有料器葡萄一种产品,未免太过单调了些。
大概是发自内心的把宁卫民当成了自己的恩人。
常玉龄诚心诚意的为他着想,不但对他提出的“天文数字”酬劳,极力推辞,坚决不受。
最多最多就肯拿个徒工的报酬。
同时也表示愿意按照宁卫民说得方向尝试改变,且不排斥与任何同行合作。
此外她还告诉宁卫民,说常家其实并非只会料器葡萄,还会做料器葫芦呢。
只是做出来要更费原料钱罢了,如有需要,她可以提供两种拿得出手的料器。
这意外之喜可是让宁卫民相当高兴,他只要好,并不怕贵。
只要这料器葫芦的水平,能赶上料器葡萄的一半。
对他而言,饭庄开业就足能应付过场面了。
总之,听说又能把手艺传下去了,常玉龄对宁卫民的态度简直感恩戴德到家了。
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诚心实意的替宁卫民着想的样子。
那种极力堆出笑,以便让人看到她的满足和感激的样子,都不免有点让人心酸。
再看看老人握着自己的那双手,宁卫民更加忍不住为常玉龄一生受过的苦累心生怜悯。
要知道,人一老就有皱纹。
常玉龄因为年近古稀,长期做这个葡萄长期上色呀,那个色呀都吃到肉里头了。
她的手指头几乎都成了红色的,根本洗都洗不掉了。
当个手艺人容易吗?
与常玉龄相似,原以为这辈子就是这般落魄收场,了此余生的刘永清。
同样也把宁卫民和乔万林当成了自己的贵人了。
他根本没有想到能够绝处逢生,迎来了一个天大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