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听,惊叹连连。
“犹记得上联是【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艺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从一到十全部用到了,没想到这下联竟然是从十到一,妙啊!”
“哈哈,对的好,估计那乐安笔者还以为文渊先生对不出来呢,没想到啊,只不过是五日便对出了下联,还如此工整!”
“什么五日?明明是这文渊斋的报纸五日一出售,倘若不是这样,估计那文渊先生第二天就能对出来了!”
作为文渊先生的崇拜者,就是这么自信!
“而且这下联何止是工整?那是绝对!”
“是啊,是啊,看着乐安笔者这回该如何自处,脸都被打肿了吧,哈哈哈哈!”
众人与有荣焉的同时,又被一个学子惊讶的声音给打断了。
“文渊先生亲自送了一副对联给乐安笔者,大家快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什么?下文之中还有对联?!”
刚才学子们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文渊先生的下联上,丝毫没有往下看的意思,如今听这人一提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板块,他们还没有看完!
“快看看,下面还有什么内容?”
众位学子重新拿起报纸,将视线落在了那篇文章上,便见上面写着:
“不才有一副对联赠与乐安笔者,愿勉之。”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
众人看完这幅对联,脑门上纷纷露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在下也不得其意。”
“文渊先生心胸竟然如此宽广,难不成真的只是要与君共勉?”
“或许吧,看来文渊先生不愿与其计较,反而有种劝和的意思。”
有人觉得文渊先生高风亮节,然而看过《少年包青天》的一些人,深深觉得文渊先生的性子不该是这样,对于这个说法并不赞同。
“不不不,我倒是觉得这对联其中隐藏着别的含义,只是我们无法猜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