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村子里,很多人都跟赵老伯打招呼。
赵老伯直接把杨翦带回了自己家,先休息一下。
赵老伯的妻子做了顿丰富的午饭,招待了杨翦,当然最主要还是烧给自己的丈夫吃的,毕竟丈夫上山六七天,啃的可都是干粮。
吃完了山野风味的午饭,已经是下午,杨翦在赵老伯的带领下,来到了教书先生家里。
教书先生也姓赵,是赵家庄本村人,当年十四岁的时候,去了玉鼎宫拜师,尝试修道修仙,只不过资质不好,一直到了二十四岁也没感应到灵气在身体里的流转,就下山回家,娶妻生子了。
如今赵先生也有三十五岁的年纪了,在村子里当了十多年的教书先生,带出了不少的学生,所以他在赵家庄也是有威望的人了。
“哟,赵先生,今天不用给孩子们上课吗?”
赵老伯进了赵先生的家,他本来想先跟赵先生的妻子打声招呼的,顺便把手里拿着的山里特产放下的。
谁知道一进门,就看见了赵先生坐在院子里,陪着小女儿在写字。
“呀,二伯,你怎么来了。今天孩子有点不舒服,所以他就早点放学,回来陪孩子了。”
院子里,赵先生的妻子首先喊了出来,她是外村嫁过来的,由于自己的丈夫只需要在村里教孩子们读书认字,不需要上山采药打猎,所以生活也算安逸。
赵老伯走上前,把手里提着的山里特产,交到了赵先生的妻子手里。
“二伯请坐,媳妇,你去泡点茶,再拿点心招待一下二伯。”
赵先生很礼貌的起身,招待着赵老伯。
“这位小兄弟是?”随后,赵先生就看见了跟在赵老伯身后的杨翦。
“噢!我来介绍一下,这小娃娃叫杨翦,是前往玉鼎宫拜师修道的,但是他爷爷呢,让他自己想办法去玉鼎宫,说是对他的考验,所以在半山腰,我就遇到了他。”
赵老伯是直肠子,把杨翦的事情,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
听了赵老伯的话,赵先生马上就明白了:“哦,我懂了,杨翦小兄弟,你们家的考验还真难啊,哈哈哈。”
“我知道,爷爷也说过,此地离玉鼎宫还有九千里的路,所以我来问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过去。”杨翦挠挠头说道。
“哟,那还真不巧,要是七天前你来我们这里,还能遇到玉鼎宫的修士们。他们来采购药材,要是他们带着你飞回去,那就方便多了。要不,你在我们这里先住下来,等下一次他们过来的时候再走?”
赵先生建议杨翦先留下来住几天。
“赵先生,那些修士们,下次什么时候来啊?”杨翦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赵先生看出杨翦很心急,所以耐心的解释着:“短则半个月,长则三个月,这个并不固定的,一般来说,平均一个月有一次吧。如果玉鼎宫的修士急需某种药材的话,他们就会经常过来,有时候两三天就能来几批人的。”
“没关系,小娃娃,你就在我们这里住几天。前几天村子里的药材刚被收购走,所以这些天,村子里的老少爷们,都忙着上山采药,就连我那三个儿子也上山去了,所以我家还有地方给你住的,你就放宽心吧。”赵老伯开口挽留杨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