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是一首新的作品,好像是古诗词,我敢断定肯定会火,而且会大火……”
……
……
不入白鹿洞,枉为读书人。
长安白鹿洞书院,是华国四大书院之首,是所有读书人心中向往的圣地。
文学院内。
一代文学大师,长安学派代表人物文千秋老爷子正在上课。
台下座无虚席,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跑来旁听。
盛名之下无虚士。
文千秋老爷子讲的是华国古代的鼎盛一时的文学体裁——词。
“同学们,词是一种诗的别体。”
“萌芽于6世纪初,8世纪渐渐流行,11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词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音乐,当时的文人以作词抒发情感,寄托哀愁,当时的歌坊青楼也以唱词为主要经营项目……”
“文人迷恋作词,老百姓迷恋听词……”
文千秋胸有沟壑,学识渊博,这一讲起课来,便是滔滔不绝。
所谓厚积薄发,便是如此。
台下的学生也都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精彩处,更是神色激动,惊叹不已。
“可惜,经过两百七十八年的世界大战,全世界的文化都十不存一,大量的典籍文化都失传了,我们华国也不例外,唉……”
说着老爷子深深叹了一口气,语气里透出浓浓地哀愁:
“如今我们对古代的吟诗、唱词,基本上一无所知了……”
说到这里,老爷子放缓了语速,沧桑眼神中透着深深地惆怅!
古代文化是他一生的挚爱,提到文化断代,他就无比心痛。
不能一窥古代文化的全貌,这将是他一生的遗憾。
“今天再也没有人能继承古代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