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个纸板箱,搬过来一打开,里边还塞着不少防震的旧报纸团。
取走报纸,摊主两人从箱子里拎出件大瓶子来。
这时,外围凑热闹的人里,有人忍不住嘀咕赞叹一句:“好物件!”
看货,旁人不插嘴是自古以来的古玩行规矩,但初入行的人都能看出是好东西的情况下,这样一句赞叹倒也不会立马得罪人。
当然,别再继续叽叽歪歪就成。
果然,没人再发表意见,不然就该得罪人了,而这一起来的四位,显然不是太好说话的主。
东西小心放在地摊布上,相伟荣目测了一下,瓶子能有50多公分高。
没估算错,年长这位摊主放好瓶子就说:“高55公分挂零,这么大体量的乾隆爷官窑赏瓶,一年都收不到一件!”
吹吧,使劲吹,活该人家吹,反正说的就是事实。
京城附近地面上官窑瓷多,但也是个相对而言,至于想收到这级别的,那真得看运气,还得走大运才成!
“什么价?”相伟荣蹲下,问道。
“300块,要是您不要,明儿个送琉璃厂,十有八九也能给我这价。
等他们一转手,能卖个十倍!”
摊主说得很自信,难怪今儿就来了,还有闲心晚些掏钱去住个招待所。
这么大个瓶子,不可能没事带着玩,今晚显然没打算回家。
他还知道,这件货只要琉璃厂那边的国有古玩行一收走,就是能给你涨个十倍!
听了这话,相伟荣都感觉有点可悲。
这瓶子比前两天在文物商店买的第一个百花不露地葫芦瓶都要档次高一截,因为烧制更难!
如果没残、没缺、没破损,在琉璃厂的文物商店外宾服务部一摆上,十有八九得10000外汇券往上!
但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瓶子会进内库,不出口,只销国内博物馆。
但这些事,眼前的这对摊主父子是不会知道的,因为他们连外宾服务部的门都进不去,只道听途说能涨价十倍。
站在外宾服务部墙外透玻璃看,里边的真正好货是看不见的,更别说那些字体细小的标价牌。
很可悲,为这些第一代农民文物贩子感到可悲,这会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瓶子到底能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