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章(3 / 4)

掸瓶,也有很多人叫嫁妆瓶,清中晚期到民国期间,女方陪送的瓷器花瓶,算是北方民俗品,但在江南省也不少。

说的这150件是瓶子尺寸的说法,大概42公分高,还有像300件、200件,100件大小的都比较常见,自个还见过1000件大小的大家伙。

这以前有点家底的人家嫁女儿,台镜两边一对插鸡毛掸子的掸瓶少不了,还有对帽筒,到了晚清、民国那会,帽筒中间还得加个座钟。

外加对将军罐、一对冬瓜罐、一对状罐,北方据说还要加一对花觚。

当然,看条件,7件套,5件套陪送的都有。

民俗的东西,结婚需要,后果就是...

存世数量巨大,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些人家还是有好几对,几代人攒下来的。

这边李树星“嘿嘿”笑笑,知道被师傅说了,但不以为意,因为他只是想让相伟荣把注意力转移过去。

就在那对掸瓶边,还有个尺寸小一截的赏瓶,上头有上百只蝴蝶在飞。

混了好几天的琉璃厂,要是再认不出这会琉璃厂拿来蒙洋毛子的拳头产品嫁妆瓶,那李树星也太不认真了!

果然,相伟荣走了过去,在摊子那扫了眼。

摊主四十来岁,一看这四位组合奇怪,领头的还是个有钱人,估计还是华侨,立刻开始推销。

“这对掸瓶是从西边一户祖上大户人家家里买出来的...”

看了这位一眼,相伟荣问道:“这个赏瓶多少钱?”

摊主给憋着了,他指的是那个百蝶瓶。

“光绪官窑百蝶瓶,50块。”

常年和琉璃厂打交道,这帮子贩古董的京郊农民,都懂行的。

可如今卖古董,官窑其实不是首要看的标准,首先看大小!

比如:嫁妆瓶被放在最显眼位置,它们就卖得比这个官窑赏瓶贵,因为它们更大、实用,还更具有观赏性。

好吧,这是普通人的观赏角度,也是现在的衡量标准。

这头相伟荣笑笑,没接话,蹲下把赏瓶拿起来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