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大唐之刃> 第三十六章 要办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要办学(4 / 4)

李秀宁:“主要是你,刚刚谁没经允许就下水的?”

武义尴尬的挠挠头:“以后不会了。”

李秀宁:“你们三个平时不训练的时候也不要到处跑,昨天去长安了吧?”

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李秀宁:“找点别的事做,不要每天就想着怎么玩儿。”

武义的心放了下来:“我们有事做的,我们准备在泾阳教小孩子算学,昨天我们是看看印书的事。”

李秀宁笑着到:“很好,去做吧。”

溜出来的三人互相看看,都笑了,在李秀宁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以为她发现了什么。

李承乾:“真的要教算学?”

武义:“很早就有的想法,今天正好说出来,这样以后就不用跑步了,一举两得。”

李承乾指着自己:“我也要教?”

武义:“你们自己选,是教人呢?还是教人呢?”

柴令武肯定到:“教人”。

武义:“你就算了,什么都不会。”

柴令武:“别呀,我现在学还来得及吗?”

武义的这个想法不是临时的,从傅奕让他整理算学那一刻就有了,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有努力,比如教材,教具。书已经整理出来了,只是没有给他。

粉笔是水泥的衍生品,已经出现,这也是一个原因,不要小看它,古代也在大力发展教育,义务教育不是现代才有的,那古代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或者说效果不好呢,我认为教材和教具起到很大作用,古时候的学校叫书院,学生其实非常少,普通的都是百十人,大一点的几百人,这已经是极限了,正常一个先生只能带几个学生,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教不过来,古代为什么说言传身教,就是这个原因。

古代教学都是先生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黑板,没有课本,效率低下。

对于印刷术的改进,泾阳这里也在做,但是效果不好,可是黑板、粉笔出现了,纸张不缺,只要写在黑板上,让他们自己抄写就是了,这也是武义动力的来源。

公主要办学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泾阳县都惊动了,周边县城的人也在往泾阳赶,一是公主威望,二是以公主的身份,找来的先生应该都是当代大儒。

来的也确实都是大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