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棺。此话一处,祭台下又静了静。争了半天,如今才后知后觉晋王之死。
利益当先,都蒙蔽了情感。
众近卫头戴白帛额带,将棺椁抬下祭台。这些在祭台准备之后才来这儿的群臣与氏族,并不知道曾经让他们仰望数年之久的淳任余,就躺在祭台顶上。
祭祀最重要一项之一,就是祭先王。怪不得太子要血祭,不止祭天,更要告慰先王。
当临时用的薄棺被抬下祭台,上一代曾陪伴过老臣纷纷走上前去,扶棺而行,舞《大武》的军士列祭台两侧,祭台上的编钟大鼓鸣响不止。
围在那口薄棺两侧,双眼通红扶棺而行的老臣太多了,她放慢脚步,落后几步,只看着薄棺被抬上了战车,白发苍苍的一群老臣似不肯放手,站在马车两侧,渐渐的,黄鸟的歌声响起来了。
交交黄鸟,止于桑……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春祭结束,从山坡上可以看到祭祀的火渐渐消了,整片的营帐渐渐被人收拾,昨夜被无数人居住的痕迹像是被风吹散似的一点点消失。一队队车马从新绛郊外离开,驶向远处的云台。
白矢在这里坐了很久。
他实在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逃。
大概是不想死的本能。
可是现在,不死也没有意义了。他已经不知道活下去下一步要做什么了。
从他很小的时候,学会的就是懂事,听话,讨喜。后来他发现,就算是魏妘再喜欢他,他也得不到父亲的一个青眼。
他必须还要变得优秀、有用。
而当他已经能打胜仗,在军中威望不低,四处结交好友时,他发现大氏族依然对他瞧不起,父亲偶尔多与他说一些话,但与对待舒的宠溺态度却完全不同。
后来渐渐成了恨和不甘。所有的人都在讨论舒以后继位的事情,他却想的是,自己差了什么,自己凭什么就要被这样对待,就要离那个王位如此遥远。
为什么这样艰难的晋国,却要那个傻兮兮什么都不知道的舒继位。
这种恨,慢慢发酵成势在必得的野心。
他从盼着被淳任余肯定,被他夸赞,到盼着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