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蒙毅,始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是谁,那么蒙毅一定会让他去看一看这首《山有扶苏》。
“这是公子的家产吧!”很少有以桥松为名的客栈,多的是以桥松为名的书斋。
蒙毅往里走,其内建筑颇有楚地风格,其内摆件,亦是如此。
“公子以桥松为名,是想借我之口诉以陛下其心志未改吗?”
蒙毅很聪明,不聪明也不可能贯通三家学识。
见桥松二字之时,他便已知晓扶苏的想法。
他想借自己的口,去问陛下一句话:扶苏依旧是扶苏,也长成了挺立的松柏,也如扶苏木一样茂盛,扶苏依旧是扶苏,可陛下还是陛下吗?
六国未灭之前,皇帝励精图治,任臣以贤,六国灭后,车同轨,书同文,万里同风,九州共贯。
到这里,皇帝陛下的确能称得上德兼三皇,功高五帝。
但无论如何贤名的君主,也只是凡人。
被欺骗也会震怒,也会杀人。
也会因为求仙得长生的执念而昏招百出。
也会有这些那些的欲望。
毕竟皇帝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
他不说空话,而干实事。
只不过,他的心太大,目光太远,奈何人心太小,世界太窄。
焚书坑儒的确是他的过错,长城下尸骨累累也是他的罪恶,骊山上阿房的富贵宫廷也是他的错,举世财富填心中欲壑也是他的错……
皇帝的错很多,但这些错,不足以掩盖他的功绩。
“公子啊,你还是不懂陛下。”蒙毅苦笑着。
上郡的风沙不仅没有磨掉扶苏的仁慈,反而让扶苏心志更坚。
“仁慈没有错,也因为这一点,你才是最好的继任者,可是,你的仁慈,压不住六国残余的贵族,压不住在外的义渠戎,甚至压不住野心勃勃的臣子们。”
“帝王不应该只有仁慈,还得有凶厉,手中握书而腰中佩剑,这才是帝王。”
蒙毅只是推测,他只是了解皇帝,而非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