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次面圣之后, 顾云浩的生活好似又恢复了平静。
元化帝也如同忘了他这个人一般, 再未召见过。
原本翰林院一众官员听闻他被元化帝传入宫, 都称羡不已,只道是他能借此翻身,身为皇帝身边的新贵,但却没想到还是如之前一般。
为此,众人虽然面上不言, 但私下都在暗暗揣度,认为这位新科状元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得圣心。
顾云浩并没有去关注旁人的想法, 这些日子他都忙得紧。
首先是他的本职工作,太上皇突然来了兴致, 说是要在年前亲阅顺德朝史。
为此,他们翰林院这些负责修纂史书的官员们自然就更忙了,而顾云浩独自负责撰写《南巡起居实录》, 这其实也是顺德朝史不可或缺的一向, 因而工作进度自然就要加快了。
这些日子, 顾云浩跟赵启都在抓紧时间赶任务。
其次,自上次面圣之后,元化帝虽然并未传召,却也吩咐了他,要他十日内拿出新政的具体章程, 并且将商业、学府、兵事改制的细节全部思虑周全。
因而, 在忙完了翰林院的工作之后, 顾云浩回到家里, 大多数十件都是钻在书房一一推敲这新政之事。
虽然日子过得很忙碌,而且明显元化帝并未很信任他,但顾云浩这样忙着却还是觉得很充实,甚至是很兴奋。
毕竟新政是他多年所愿,若是真能按着他的设想实施开来,有利于国、有利于民,他就算是已经得偿所愿了,又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至于他个人而言,如果能借此得到元化帝的赞赏,从此平步青云,走上人生巅峰那自然是好的。但若是不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个人的荣辱得失,又岂能与天下相论,只要新政得以实现,他自己的荣辱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只是虽然此事他早已思量许久,但仙子阿需要上呈元化帝,这里面需要考量的东西就更多了。
要知道元化帝乃是一名帝王,对于新政而言,他所在意的东西跟顾云浩其实是两个方面。因此,为了让元化帝能够支持自己的提议,顾云浩不得不想办法将这其中之事进行改变,以另一种方式提出来,从而取得元化帝的支持。
为此,顾云浩用了七天的时间,总算是将新政的具体办法拿了出来。
其中第一要务自然还是税制改革,先是田地税收和人头税的改制,这一项元化帝是在召见他的时候已经谈及了的,因此顾云浩也并未多着笔墨。
其次便是他言及的商业之事。
在奏章之中,顾云浩提出开海禁并发展边贸,分别于边关六城及沿海十三府开设商城,以此繁荣商业。
同时,改革兵事,实行强军策略。
只得一提的是,还另增设兵械司为从二品机构,分离与兵部和工部之外,并面向全国上下广招匠人,专事研制军械。
此外,兴建军事学院,学院的学生一应实行招考制,打破世族功勋之家在军中的影响力。
要知道那些功勋世家们大多都是开国初期,跟着打下天下之人,曾都是军中的将领出身。
虽然现在华朝立朝数十年,但这些人在军中却还是有着一些影响力,甚至这些功勋世家的后代也大多在军中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