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不负苦心求学之人,进学之后,他们这些学子,在府学的成绩大都名列前茅。
众人皆是以为陵江弟子的学识渊博,感叹陵江书院不愧为越省最佳之名,方才有这样扎堆的才学弟子。
但实际上,顾云浩他们这些心里最是清楚其中缘由。
虽然陵江书院招收弟子颇为严苛,但也未必就都是天资绝艳之人,若是之前,他们这些人若在官学之中,也并不是都能名列前茅的。
不过是自书院被封之后,大家都奋力苦学,方才能这样出类拔萃得成绩罢了。
顺德二十七年,淮安府学岁考,他们陵江书院过来的十三名弟子,便有十一人岁考被录为禀生,剩余两名录为增广生的亦是取在前几名。
经此岁考之后,府学的教谕及先生们都震惊了。
陵江书院……居然能培育出这般多成才的弟子。
江程云在接到府学岁考的呈报之后,亦是面带欣慰地一笑。
“东翁,这……”
董睿亦是看到了这份呈报,当下便惋惜道:“陵江书院,唉,实在是可惜了。”
看了他一眼,江程云知晓董睿心中所想,便道:“倒是还算有些心气,若能一直如此用功下去,今后朝中必有我淮安官员们的一角之地。”
闻言,董睿心中一惊,他只顾着惋惜,竟然都忘了这一层。
这些学子本就天资不错,又如此刻苦,想来今后能考上举人、取中进士的机会也很大。
要知道在朝为官,人脉关系乃是极为重要的,一般来说,同科之间都会攀上一点关系,更何况是同窗、同乡了。
出于同乡的官员们,大多都会彼此相助,互相关照两分,更有那些自成一党的。
比如当朝江浙一带的官员们,便是大多都是互相提携,在朝中也聚力同声。
“东翁所言甚是。”
想通了这一层之后,董睿甘心拜服地道。
果然不愧是孙惟德的弟子,居然能看的如此长远。
“东翁何以如此确信,这些学子们会这般刻苦下去?”
想了想,董睿还是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