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程云的雷霆手段之下, 淮安六县全部开始引洪入山。
虽然仍然降雨不停,但总算是稳住了局面,淮江的水位没有随之一涨再涨。
此次全府自山中迁徙百姓共计五千余名,六县分别修建了流民安置棚。
此外,江程云在府衙安排了酒席,宴请淮安府二十三家名望之族共聚,并在宴会之上提及流民安置及救济之事。
顾云浩作为江程云唯一的弟子, 原本也是有意襄助老师,参与这次宴会。
怎奈江程云坚持不许,最终未能参加。
顾云浩心里明白,老师此番行事, 必然会引起诸多不满, 不让他掺和其中,实乃是对他的保护。
毕竟这些豪门大族背后的关系盘根错节,又一向得势惯了, 如今被江程云逼着掏钱安置救济迁徙的百姓, 少不得心生不满。
他不过是出身寒门的一个小小秀才,卷入此等漩涡之中,实在是有弊无利。
顾云浩不知晓宴会上到底发生了何事,只知道经此一晚, 江程云筹措到了十五万两白银,外加足够的粮食。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 临川县的知县胡崇明也效仿江程云, 开始说服临川的富户出面赈济灾民。
原本这个层面的事, 顾云浩是不晓得的,只是这两日他经常往府衙跑,偶尔听闻董睿提过一两句。
虽然所知仍是不多,但也足够令他觉得诧异。
毕竟在先前与胡崇明的那一次接触之中,顾云浩感觉这位胡知县极富心机,看着不太像是那种为了百姓愿意多生事端之人。
不过有了胡崇明如此行事,临川一县的迁徙百姓也算有了着落,不必府衙再出多少银钱,也是一桩好事。
毕竟此次临川县迁徙了近千人,若是胡崇明能筹措到足够的钱粮安置,江程云跟府衙的压力会小上很多。
“那位胡知县倒是个懂得时机的聪明人。”
在得知此事之时,董睿只含笑说了这一句。
听闻这话,顾云浩也慢慢了悟过来。
敢情这胡知县是借此来向老师表忠心的?
不得不说,这机会也选的太好了,简直是两头受益,一举数得。
眼下,顾云浩也是对那位胡知县佩服的紧。
此举虽是可能让那些临川的富户不满,却是为百姓所喜,能借此赢得百姓的赞誉。
再则来说,胡知县如此行事又于江程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