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浩见着他娘这几天都在反复思量二妞的婚事,便提议道说要不要提前给准备嫁妆。
哪晓得话一出口,卫氏就很是诧异地道:“这从订亲到嫁人,至少还有小半年呢,嫁妆不过就是打一些木头家具罢了,有你爹在,怎么得也能弄好,哪里需要提前准备。”
“再则来说,这么着急忙慌地打家具,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二妞定了人家呢,或是觉得咱们家一心恨嫁,反而惹人议论。”
听了卫氏的话,顾云浩也觉得自己有些想岔了。
他本想着让二姐风光出嫁,就巴望着什么东西都能提前准备好,凡是尽善尽美,却是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些说道。
不过想来也是,这个时代的男女都成婚早,一般十七八岁的姑娘,要么都已经嫁人,即便没有嫁人的,也大多说定了人家。
像他们家这样女儿出嫁晚的,也确实算少的。
好在他中了秀才,非但没有让二妞因为年纪影响了婚事,反而还增加了卫氏的底气。
毕竟二妞本来就生得好,虽然年纪大了那么一点,但却有个出息的弟弟,这样的条件,绝对是有资格在婚事上挑拣挑拣的。
“娘,要不咱们给二姐准备些别的?”
想了想,顾云浩还是忍不住建议道。
“你这话什么意思?咱们乡下哪家丫头出嫁,不就是打点家具就得了,先前你大姐嫁人的时候,我是说过每人都给十两银子的压箱钱,现在你二姐的十两,我到时候给她就是了。”
卫氏知晓儿子跟二女儿关系最好,虽然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但顾云浩还要念书考试,她总是觉得要多存点钱才能安心。
见状,顾云浩顿了顿,继续劝道:“要不咱们给二姐陪嫁点妆奁田,压箱银总归是没有产业好,所谓人心隔肚皮,银子给的再多也有可能被人算计了去,但妆奁田却是能在宗祠、衙门登记的,这样二姐今后的日子更有保障些。”
顾云浩越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钱全部换成银子放在家里,不安全不说,也实在是除了特殊的情况,家里寻常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与其守着银子过日子,不如多置办些产业,总归还能多点收入。
特别是对于女儿家,存着一大笔压箱银真心没有太大的必要。
若是遇到一个良善的人家还罢了,若是遇到难缠的婆家,说不定哪天就被人算计了去。
这个时代最保值、最实惠的产业便是田地了,一般人家不到关键时刻,是绝对不会打卖田卖地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