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元化帝是绝对不会将邸报交到李文旭的手里。
只要邸报不落入杜允文的手中,那么若是他们今后就有机会重新推行新政。
松了一口气之后,顾云浩却是眼珠一转,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思量一番,便直接试探地道:“陛下,微臣这里有一人选。”
“何人?”元化帝伸手端起身侧的茶碗,轻轻地呷了口茶。
“此人姓余名鑫,乃是今科探花,陛下可有印象?”顾云浩一面说着,一面悄悄注意着元化帝的神色。
听到这个名字,元化帝略一思索,便回想起来,说道:“便是那个在殿试上不言新政的少年?”
“正是此人。”
见着元化帝面上似乎并无不悦之色,顾云浩方才壮着胆子,说道:“此人虽然年轻,但文章学识皆是一流,且为人正直,一心只愿忠君报国,必不会为左相所用,令陛下失望。”
闻言,元化帝不由来了兴致。
“怎么,顾卿认得此人?”
见元化帝如此问,顾云浩也不隐瞒,遂直言道:“此人乃是我陵江书院的学弟,与臣相交多年,引为知己。”
此时,元化帝方才恍然大悟。
陵江书院么?
那岂非亦是季航的学弟……
若真是与季航跟顾云浩交好,倒是还算信得过。
细细思量了一番,元化帝也是觉得这个余探花也算是个合适的人选。
当初新政之事在华朝是热火朝天,殿试之时,无数的士子揣度上意,在文章中鼓吹新政,而这余鑫却是独树一帜,写文之时直接避开新政不言。
也是因着这个缘故,当时的守旧派们颇为赏识这个余鑫,也是因着这个缘故,余鑫被那些受守旧派影响的阅卷官们送进了殿试前十的名单之中。
虽然最后这个余鑫取中的乃是第三的探花,但元化帝对此人还是有很深的印象的。
虽然没有跟风为新政摇旗呐喊,但写得一手好文章!
元化帝对余鑫的印象并不坏。
他既然身为帝王,便有着帝王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