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一族在明齐,是为数不多,仅存于明齐开国以来的功勋一族,他们几乎都是在明齐开国之初,陪着先帝从无到有打下这片江山,而战功卓着的一代人。
可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朝堂上的风云变迁,原本高高上,权倾朝野的氏族,到如今,有的也是空有世家大族的名头,只为承袭爵位而已,但是内里,却是中庭空虚,无有用之人为朝廷效力,久而久至,这的氏族就开始落寞,直到最后,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但有的氏家大族,确是越来越繁盛,家族人丁越来越兴旺,更是有才之士倍出,继续为明齐效力,而这样的人,履立功绩,为当下的明齐国做出了无可度量的贡献。
就好似沈安远的夫人唐可秋,她的祖上便是随着明齐开国皇帝南征北战,为明齐争夺了眼前这片江山的功臣。但是与唐氏一族不同逐渐由武转文不同,萧氏一族一直秉承着祖宗的基业,以上阵杀敌为荣,以为国征战为耀,对待国事更是忠心耿耿,从不以如此赫赫战功自居;
两族曾经被明齐的百姓称之为国之利器,国之重将,只因两族的领头人都是手握重兵,出征即使横扫千军。
虽然宋瑾玥不知唐可秋的父亲究竟是何种的性情,但瞧着眼前的萧侯爷,也大概能才出个一二,既然能被并称为明齐的两员大将,那一定性情很是相似。
沈挽筝抬头看去,现在的萧侯爷就算是经过了此次战场的洗礼,在他的面上也丝毫看不出是一位带兵打仗的将军;他没有武将那般的粗旷,反而更像是朝中某一位文官清流,周身散发出文质彬彬的起伏,如此看下去,竟让她有种恍然的感觉。
听闻,萧侯爷其人心性也似文官一般,淡薄名利,反而更喜诗文作幅,从来不涉及朝堂之上的任何党派争夺。
因此,明齐皇帝在失去了禹王一族后,便极力的重用萧氏一族,让其很快的在朝中崛起,那几年风头无两,更是在朝堂之中无人能及。
可能也是因着居安思危的原因,萧侯爷知道伴君如伴虎的危险,所以之后也开始渐渐的淡薄朝堂,几年之后,便也只是每日早朝时呈上奏折,走个过场而已。
武将的心性也是如此,从不会迂回婉转,不会阿谀奉承,更不懂如何趋炎附势,胁肩谄笑,他们都是刚正不阿,傲骨嶙峋,就算是刀架在脖子上,也是一副宁死不屈的模样。
也正是这样的性子,才使得明齐皇帝对其极为放心,从不怀疑萧侯爷对皇室的忠心,这样逐渐养成了萧氏一族很是随意释然的性子。
这十几年间,明齐与邻国战事不断,萧侯爷几次请奏出征,都被皇帝一一驳回;
尤其是有一次,因为皇帝拒绝了他带兵出征的折子,他竟想要剑走偏锋,以行动来反对皇帝的决定,第二日眼看就要举家搬离京北城,至一个山外之地,去过他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了,皇帝见萧侯爷真的如此,很是无奈;
若是萧侯爷真的离开朝堂,朝中大臣们反对可以暂且不论,就算是明齐内百姓的议论也会让朝中充满了惊疑之声,可明齐皇帝偏偏就拿他萧侯爷没有办法,只因为放眼满朝,能在无数次战役上,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之人,除了他萧氏一族,便再无良将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