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淡淡道。
李德荣有点方。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太子竟然要的不是最好的。
不过,想不明白,他也得去走一遭。
朱慈烺没解释。
因为他招收这些读书人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什么风花雪月的文事或是节制营中琐事。
而是为了成立京营宣抚司。
开展宣传战。
这个作用真是太大了。
比如解放战争,同样的兵员,从老蒋那里被俘,进行一番诉苦大会,从精神上激励一番,转身就从一群怂兵变成强硬的解放军战士。
这就是宣传的巨大作用。
朱慈烺要打造铁军,可不能只靠粮饷充足,必须从精神上激励这些军卒,让其知道为何而战,而不是一群盲从的***。
而宣抚司最好是识字的军卒,但是这时候流民出身的军卒都是文盲,加上地位低下造成的自卑内敛,让他们滔滔不绝的宣讲,真是太难了。
朱慈烺就把眼光投向了读书人。
大明的读书人真正能靠取的功名,也就是最起码考取秀才的都是少数。
大部分穷其一生也得不到一个功名,很多读书人最后找个出路,或是做个幕僚,帐房,管事等等。
还有些穷困潦倒。
越是地位低下的那些读书人才是朱慈烺这次需要的,为了活下去,他们已经不在意脸面了,成为一个丘八也不是不可能接受。
李德荣走了不久。
王承恩来到了东宫,崇祯相招。
朱慈烺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到了暖阁。
只见烛火下,崇祯埋头奏折中,真是个工作狂。
朱慈烺很想吐槽,他这是越忙越乱。
“这几日可曾诞经,”
崇祯没抬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