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有此事,’
一直没言声的周延儒不得不回答这个问题,他和崇祯如今正在蜜月期,因此不大愿意和太子冲突,所以方才默不言声。
“诸位臣工中很多人曾经上书称天下苦辽饷久矣,而如今秦、豫因为大旱流民处处,李贼、罗贼、张贼乘势而起,尾大不掉,也就说如今决不可再加饷,否则只怕烽火四起,诸位以为然否,”
回答是零星的应诺,更多的是沉默,陛下在此,有些话不能明说啊。
“而我朝有功名的士人得太祖厚恩,可以减免税赋,其中有些贪婪之辈趁机大肆收取投献,让我朝赋税田亩大减,也让我朝税赋不断减少,”
朱慈烺说道这里,下面有人蠢蠢欲动了,朱慈烺冷笑着,
‘当然,太祖怜悯士子,作为子孙不得不从,因此他们的免税也不得动,呵呵,’
众人听出了太子的讥讽,但是只要不涉及他们这些有功名的人根本就行,讥讽几句没什么。
‘诸位臣工,百姓的税赋不可再加,士人的免税不可改动,而我朝钱粮困顿,那么本宫想问问诸位臣工,谁可为本朝开源啊,诸位臣工弹劾前,先教导本宫一二,然后可理直气壮的弹劾本宫,’
朱慈烺笑着环视四周,尤其在吴昌时、蒋拱宸那里停留了一下。
吴昌时躲开了朱慈烺的目光。
蒋拱宸则是若有所思。
这些言官张口弹劾,闭口弹劾,你们先说说怎么一个开源节流,说完再乱吠。
朱慈烺这话说完,大殿里诡异的平静。
有些人皮笑肉不笑,有些人苦思状。
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前说出自己的见解。
朱慈烺则是在四周踱步,目光不断的巡视,很有些人避开了他的目光,有些大臣则是无所谓的回视他。
这些回视他无所谓的大臣朱慈烺一一记在心里,这些人已经没救了,就连一些表面的功夫都不愿意做了。
崇祯靠坐龙椅上,脸上看着下面的一众大臣,随着沉默时间延长,他的脸色越发的难堪,
“诸位臣工,你等方才弹劾太子的时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太子让你等献策开源,你等为何一言不发啊,”
下面还是安静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