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婿架子工”依然是以往的老思想,以为“宝马”车有多么多么的昂贵。
孰不知,那些所谓的“名车”,在“二手车”市场,那是贬值得最快的一拔儿。
这个不奇怪。像什么名表啊,名酒贵烟啊什么的,都会在“购物小票”上标注明白——凡经售出,一概不退。
大伙都心知肚明的,这些东西本身值不值它标的“价码”呢?“标价”中的水份到底有多高?
就算不清楚它的利润率是多少?但只要看此类“商品”有多么困难才“侥幸”售出一件,就知道每一件的“利润”都不菲。
“名车”也是同样的道理。
它在没有出售之前,标价几十万上百万的,但只要交易成功,你第二天就“变卦”了,想把它当“二手车”卖掉……直接就给你打个6.5到7折。
如果买来的时候,要花费50万的车子,你只用了一天,也顶多只能拿回35万。
这还是以你“购车”时的“实付金额”为准。因为“名车”的所谓“厂家指导价”,都有水份。最终成交价,起码有好几万的所谓“折扣”,多的还有“十几万折扣”。
二手车的价格,一般是按照你的实际购买价,头一年打八折。然后,逐年按照“半折”的幅度,来进行打折……一般来说,5到6年的车子,就只能值回买车时的一半价钱了。
当然,上述的只是个大概的“公式”。
这里面还有许多细微的不同。
比如,如果是省油的合资车的话,每年的“折价”,跌幅会稍慢一下。国产车5年内“跌去”一半价格,或许省油的合资车,那就会7年才“跌去”一半价格。
但“名车”则是个比较特殊的“例外”吧。
也就是说,“名车”本身的售价就“虚高”了,放在“二手车”市场,不可能仍按照一般的“折价”公式计算。
它哪怕只用一个小时,只要过了一次户了,就属于“二手车”了,马上“折价”3成。
否则,能买得起这些“名车”的,多少都是有些闲钱的,你不打那么高的“折扣”,人家宁可去购置一辆全新的(其实就是没过户过的)。总之,在常人的理解中,有心花大价钱购置的名车,很快就“转手”,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不打个大大的“折扣”,谁敢冒风险去购买它呢?!
等到5年的折价率,那就不仅仅是“腰斩”了。名车用了5年后,比如一辆买来时花费50万的名车,5年后想出手,能得回20万都不错了。
等到车龄有10年,10万都捞不回。
“小女婿架子工”在“二手车行”相中的那辆“宝马”车,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