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时候的梁腾,却是“腰缠亿万贯”的大老板身份了。他这辈子已经不需要再考虑到哪一家企业“求职”,更用不着担忧求职不成。
他考虑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怎么样争取一个机会?”入股这家“风投公司”的机会?
这“风投公司”尽管知名度低,但它的赢利能力,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就连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最大风投公司,都愿意成为它的“战略合作伙伴”。唔,通俗说,就是发达.国家的业界老大,都来入股这家公司了。
这是多么看好它,才会入股。
事实也证明,投资“风骥”的回报率非常高。
后来,“风骥公司”于2008年,2011年,两次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
所谓“非.公开发行股票”,就是专门把“稀释出来的股份”,定向卖给一些合同者。
“风骥”也属于上市公司,但散户所占股份,份额太小,梁腾不可能通过收购“散股”来投资这“风骥公司”。而在后世,“风骥公司”两次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成功出售了股份。这让梁腾看到了希望:这家“风骥公司”是有意出售自己的股份的。就看你这位“战略合作伙伴”,能否入得它的“法眼”了。
如果是“风骥公司”,梁腾非常愿意入股它的。
毕竟这家公司,经过几年的资本迅速扩张,在2013年的时候,由外国着名刊物主持的100家风投公司评比中,“风骥公司”按投资规模,位列第19位。
这已经属于一个很了不起的排名了。毕竟海外的风投公司,成立都有上百年的辉煌历史。
如果可以入股这样一家大公司,梁腾那是梦寐以求。
毕竟在国内的风投公司中,这“风骥公司”,是排在第3名成功上市的专业公司——这就足以彰显它的强大实力。
当然,一开始时,比它规模及体量更大的,还有两家。
那两家也成功上市了,但通过收购“散户”手里所持的它们的股票,来累积达到一定的“股份”数额,代价其实非常大。又耗时费力,梁腾当然不会去做那种“吃力不讨好”之事。
毕竟,花费巨大代价去收购散户所持的“股份”,到头来却没办法在“风投公司的董事会”中谋取到任何位置,就连身为“大股东”的发声渠道都没有。那也忒卑微了。
为什么梁腾那么断定那两家“风投公司”不会直接出售股份给他,只能通过从“散股”中购买呢?很简单。那两家都没有发行过“非.公开发行股票”。
只有“风骥公司”发行过,还发行了两次。
只有像“风骥”这种公司,梁腾才有希望,直接跟对方谈“购买股票”。
只不过,想入股这种真正优质的公司,诚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