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谓的姑娘应在一个故事里,几个兄弟都知道,一提这事俱都笑了起来。
代王道:“罢罢罢,你就会拿三哥打趣。”
他失笑地摇了摇头,像似非常无奈。他生得方脸细目,悬胆鼻,厚嘴唇。总体来说代王是兄弟几个中长相最忠厚老实的,天生一张安分脸。既不像弘景帝,也不像魏皇后。
别看惠王现在胖得走了形,以前惠王没发胖之前,也是生得俊美无俦,集合了弘景帝和魏皇后所有的优点,倒是代王打从生下来便不起眼,兄弟二人简直不像是同胞兄弟。
这一笑闹话题自然就岔了过去,也没有人再提,可之后代王却是有意无意地总去看晋王。
且不提这些,用罢了喜酒,等瑶娘和晋王回到晋王府,天已经大黑了。
洗漱更衣后,红绸捧着一封信来,“娘娘,晋州那边给您来信了。”
一听是晋州,瑶娘当即将信拿过来看,果然是姐姐的来信。
去年年关之前,瑶娘让人往晋州那边送了一车年礼,顺道报了平安并诉说了近况,押车的护卫回来时也给瑶娘带了信。信里说蕙娘和姚成都很好,几个小的也都很好,让瑶娘别担心,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这封信里的内容与之前那封别无不同,不过多了几件小趣事。将瑶娘看得又想笑又想哭,笑着笑着眼泪就出来了。
她想姐姐了。
晋王一把将她拉过来,抱着:“你若真想你姐姐了,就接她来京里住一段时间。”
瑶娘擦擦眼泪:“还是不了,京里最近这么多事。”
“有事也与他们无关,你该不会以为本王护几个人还护不住?”
“还是不了,等情况好些了再说。”
在瑶娘心里,晋王合该此时低调最好,她姐姐姐夫倒是不怕,可若那李氏来了惹上什么人,没得给晋王招惹麻烦。再说,她一想到姐姐姐夫来,李氏也会来,顿时就失去所有兴致。
不得不说,这李氏也算是本事了,给瑶娘留下如此多的心理阴影。@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过瑶娘和晋王说话这会儿,并不知道姚家人如今已经在路上了,不光有姚家人,还有苏家人。
提起这个,就扯到瑶娘年前往晋州送的那一车年礼。
其实这事也是晋王安排的,瑶娘嘴里没说,实则心里甜了好些日子。为此晋王又收获了许多美人恩,当然这里暂且不提。
年礼自然不光是给姚家的,苏家那边作为瑶娘的娘家,即使瑶娘对苏秀才他们心中有隔阂,但作为女儿的也不可能不闻不问,所以年礼还有给苏家的一些,不过比起给姚家的却是少了不少。
可恰恰就是这年礼,才引发了这场事,大嫂朱氏早就听到些风言风语说是小姑子攀了高枝。只是到底是风言风语,做不得数,她倒也去过姚家明里暗里打探,苏慧娘根本不愿意告诉她,于是这事也就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