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月怔然,问清楚后才知道,以前没补助的时候,插队的知青只能分到口粮和一点钱,想要票证就要拿粮食去县里换,或者跟大队长家换也一样。
刘爱英之前手里那点票,就是分粮的时候筛出口粮精打细算后,拿剩余的粮食换的,不然知青一点接触到票证的机会都没有。
好在有了补助,知青的补助都是发的票,他们不需要再特意拿口粮换票傍身用了。
不过今年分的粮食多些,钱也比去年多,算是一个丰收年了,刘爱英想把多余的粮食换成粮票攒起来。
“你们都要换吗?”江秋月多问了一句。
刘爱英摇摇头,其他男知青吃得多,将将够吃就不错了,说不定到时候撑不过去还要花补助的粮票买粮食,而她是有长远打算。
粮票是个硬通货,她相当于在攒嫁妆。
江秋月笑了笑,提议要不然她们两个换得了,按照市价,谁也不吃亏。
她给刘爱英的说法是彭敬业的津贴放在她这里,而他冬天基本都在这边吃饭,粮食自然要准备多一些,反正都要花出去的,花给自己人更好啦。
其实,彭敬业津贴交给她就不管了,都被她攒着以后用,平时吃的是她的口粮掺空间里的玉米白面,有各种的肉食在就能省很多粮食,再加上蔬菜零食等等,他们真正吃的口粮不多。
不过红薯面快没了,她空间里也没屯这东西,多准备一些,等天晴了就晒成红薯干储藏起来,到时候想吃红薯干就吃干儿,想吃红薯面就磨成粉儿。
今年大队的红薯种的不错,比拿着粮票专门跑到县里换红薯面划算。
江秋月心里的小算盘啪啪啪拨拉着,同刘爱英换了两百斤的红薯,给了她一沓二两五两的粮票。
新换的红薯同样被江秋月堆到了地窖里,年关太忙,暂时没时间处理它们,等过完年再说。
二十五杀年猪,柳二媳妇和刘爱英二人接力养成的家猪终于出栏了,三头猪长的膘肥体壮,一头公的送去公社上交,一头母猪留下配种下崽,剩下另一头宰杀分肉吃。
江秋月养的野猪实话说还没长成,个头没家猪大,政委和柳建国早有打算,合着家猪一起宰杀了母野猪,公猪留着和家母猪春天配种。
杀年猪那一天,上次猎到野猪杀猪的热闹场面重现,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到村广场,观看杀猪,等着分肉。
本来,按照惯例,杀年猪后是要先拜祭祖祠的,但是国家正打击封建迷信,拜祭不成,索性杀完猪直接分给族人们。
柳建国亲自指挥,请来杀猪老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家猪一母猪不到半天的时间,变成了躺在案桌上的四扇子肉。
大家排成一队上去领肉,轮到江秋月时,柳大给割了一块带肥膘的大肉,惹得周围人羡慕不已。
江秋月拎起肉,对柳大说着感谢的话,其实内心泪流成河……尼玛,不喜欢吃肥的呀,肥肉太难吃了,她明明喜欢吃瘦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