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出口,身旁众多儒生文士对他怒目相对,什么意思?
开口说话的人,俨然是袁养正,他目光坚定,盯着眉山公。
眉山公目光微怒,老夫都要死了,你还在说风凉话,人被劈成两半,哪里还能活命?
不对!
他突然醒悟到,大声叫道,“能活,能活!”
原本,他喉咙也被居中划开,本已难以开口。
福至心灵,能活二字出口,竟然能发声了。
下一刻,眉山公心头浮现虚弱感,却知道这是好事,毕竟他还能支撑片刻。
“原来如此!”
名教文士中,一位白胡子老头恍然大悟,朝袁养正鞠躬。
“高明啊!”
也有少数人,猜透了袁养正的目的,恍然大悟。
凡人的精神意志强大,有时能拖延死亡,过往历史中,经常有例子存在。
比如说,死囚被刽子手斩头,头颅落在地上,还能开口眨眼。
袁养正这句话,化用了上古一则传说。
传闻,某位忠臣进谏君王,被迫挖出忠心,事后竟能正常走出宫殿回家。
只是,路过菜场,听到农妇售卖空心菜,心头一动,问她菜可无心,人若无心,可活否?
农妇不明所以,回答,“不能!”
结果,重臣大口吐血,回家后便死了。
原先他还能靠着精神意志,遭遇挖心后还能活着,却被农妇一句话破功而死。
眉山公饱读诗书,稍微思索就明白袁养正的用意,心头当即浮现能活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