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者,一个是正在直播,一个却是已经播出几个月。
简单比较,高下立判!
《我是歌手》在数据上,做到了超越自己。
高千凝演唱完毕,现场开始计票。
这么个时间,节目组也通知各位歌手登台。
听审团忙着投票,助力自己喜欢的歌手获得最高的名次成绩。
总共500位听审团成员,需要投出将近1500票,分配给9位歌手。
每个歌手最多可以获得500票。
最终根据各位歌手的得票数,分配奖池积分。常规赛两千积分,正规赛一万积分。分配到9个人身上,每个人拿到手的积分并不多。
500票顶破天也就三千多积分。
徐睿准备把这个积分制度延续下去,这样,每一季的最终积分排名就有可比性了。
当然,前提是高千凝拿冠军。
徐睿想让高千凝成为《我是歌手》的代表人物,而不是第一季昙花一现的强者。
不同的结果,有不同的应对方案。
冠军花落谁家,交给听审团决定。
徐睿并不插手,只是最终结果需要他过眼把关。
这么个时间,线上开始进广告。
票数统计进行的很迅速,由于是电子设备投票,听审团的手脚很是麻利。这群人都是请过来的当评委的,业务能力可不像大学里各种会议的学生观众,投起票来那叫一个迅速。
投票结果到达后台,自动统计总和。
这个过程封闭,不对外开放。要是把票数放在大众面前,会引起不少的争议,同时也会对听审团造成判断影响。
一人三张票,投完就可以耐心等结果了。
线上正在播放广告,但很少有观众愿意离开。
临门就差一送,你是愿意当个软掉的怂货,还是相当一硬到底的猛男?
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