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赵戎与顾抑武侧目。
独孤氏似是破涕而笑,欣慰连连,“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哀家与陛下苦命,以后就仰仗皇叔了。”
“皇嫂这是何话,折煞本王。”李明义轻轻摇首。
旁听的赵戎挑挑眉,忍不住瞧了眼这位大离摄政王。
你这些话说的可谓是耐人寻味啊。
把独孤氏和李氏皇族分别摘了出来说……
所以独孤氏以前是外人,至于现在吗,可能是外人也可能不是外人,不明说,但是你李明义肯定是代表李氏皇族的,而小皇帝也姓李,这座王朝也是李氏皇族的……
虽然不知道这李明义的话语是潜意识的,还是故意的,不过赵戎觉得这都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如此这番,赵戎看好戏似的,观摩了一会儿这嫂慈叔睦的一幕。
只觉有趣。
随后,独孤太后巧妙的转开了话题。
“说起来,若是求贤若渴的先帝还在的话,能见到赵先生和顾先生这样厉害的读书人,定会开怀大笑,扫榻相迎。”
顾抑武出声道:“太后客气了,大离先帝的事迹,我书院儒生在山上亦有耳闻,未能见一面,也是吾与子瑜之遗憾。”
独孤氏又恭维了一番林麓书院与赵戎这些儒生们,言语亲近。
赵戎与顾抑武二人亦是客套回复。
同时,二人也主动提出了,明日先去大离先帝目前停灵的宫殿祭奠,独孤氏颔首应许。
不多时,大殿内心思各异的四人,默契安静了片刻,终于说起来正事。
独孤太后询问道:“赵先生,听说这次封禅大典的具体流程事宜,都是由你来安排指导……”
赵戎颔首,“承蒙同僚不弃,封禅之礼确实是大多由我定调,不过最终的流程与细节,还是要在下拿出个方案后,再与抑武兄等同门仔细商讨,再最后一起拍板。”
独孤太后和李明义纷纷颔首,目光都落在这个年轻儒生身上,心里了然,主事人……就是他了。
赵戎微微垂目。
其实对于这次封禅之礼,队伍里的大多数正义堂学子是不看好的,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